福建省三明市20xx-20xx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分) 25.(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律》规定:“盗陟封,赎耐。 ”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可赎。 严禁对私 有土地的侵犯。 “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 30 天劳役。 在《田律》、《徭律》、《仓. 律》、《公律》、《金布律》等法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 、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 商业活动也都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 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 “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一一《秦律》节选 材料二第 3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 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 5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 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 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 不过,如 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 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 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一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材料三 《民法大全》规定: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 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 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 判刑 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 拷问不得施加于 14 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拷问不应该 完全听从原 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的原则。 一一《民法大全》节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秦律》和《十二铜表法》的相同之处。 ( 4分) (2)与《十二铜表法》相比,《民法大全》增添了哪些合理的内容(不得照抄原材料。 4分) (3)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说:“法律决非一成不变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风 浪而起变化一样,法律也因情况和时运而变化。 ”试以古罗马法的演变为例,阐释该观点。 ( 4分) 26. (13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植茶业在唐代相当发达,产茶地 90%集中于今天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安徽、湖 北、湖南、四川等省。 据唐朝张途记载:“(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 山且植茗,高 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 ” 一一郭亮《从茶产地的分布看唐代区域经济的开发》 材料三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 市者,复起开张。 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 胜》 材料四 “然本州(杭州)所赖苏、湖、常、秀、淮、广等处客米到来,湖州市、米市桥、黑桥 (皆为杭州撑内地名)俱是米行„„又有新开门外草桥下南街,亦开米市三四十家,接客打 发,分依铺家„„” 一(宋)吴自牧《梦粱录》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 3分) (2)材料二中(祁门县)“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的记录是否可信。 根据材料一、二 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 4分) (3)据材料三 、四,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农业与商业的关系.( 3分) 27. (12 分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地位有所不同,并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 阅读 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如何维护大一统政权的稳固这一点上,秦皇汉武之间有着共同的认识,即不能容 忍多元化的指导思想的存在,认识到必须有一种主导性的价值观念来维护一种稳定的社会秩 序。 儒家认识到仅仅依靠武力和严酷的法律无法长久地保持统治的合法性,关键是要使价值系 统制度化,从而为现存 的秩序提供支持。 一一干春松 儒家制度化的形成和基本结构》 材料二 朱熹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并非上述深奥的哲理,而是通俗的儒学教化。 他把《大学》 中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加以具体化、通俗化,上自国家的皇帝下至 各个家庭的百姓,构建一套周密的社会秩序。 他关注社会基层民众的日常言行、所作所为,希 望从基层着手,改变家族与村落,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 一一樊树志《朱熹新儒学:从“伪学”到官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