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通渭县20xx-20xx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天,我才答应带一些落生和白玉回去,落生和白玉都是母亲亲手栽种 的,也是母亲亲手从地下挖出的。 那天,天气发疯般地热。 下午,我扛着铁锨,跟带着镰刀的母亲一起去了西畈,挖白玉。 垄上土质坚硬,我手握锨把,脚踩铁锨,很难挖下去。 母亲硬是把铁锨抢了过去,说是担心我把皮鞋踩坏了。 她一边挖着坚硬的土,一边说,白玉是黄心的,很甜,搁段时间,让它发发汗,吃起来更甜。 由于天气干旱,土里的白玉结得很小,犹如缺乏营养的孩子,瘦小,孱弱。 恰如我的原野上的故乡。 母亲的手掌上沾满了灰土和白玉冒出的白浆,无意间去抹脸上的汗水,满脸都成了乌黑的印记。 母亲只是随口笑笑,说是 回家后洗一洗。 我对母亲说不出更多的话,只用随身携带的数码相机,拍下了一些母亲挖白玉的照片,还有阳光下摇曳的芦苇。 一一母亲,不就是原野上一棵普通的芦苇吗 ?阳光下抹汗的芦苇,清风中飘摇的芦苇 …… 晚上,我和母亲坐在房顶上,聊着生活中的琐事,乡下的琐事,邻里亲戚的琐事;聊着远在宁波的姐姐,珠海的二弟,广州的小弟,以及小弟将来的亲事。 母亲的话语很轻,一副轻描淡写的口吻,只有我知道,母亲对她的儿女是多么操心和牵挂。 夜风渐凉,乌云遮住了漫天的星星,两岁的孙子躺在母亲怀里早已睡熟,我们才回房休息。 回到城里,总想写一些关于母亲的文字,却总是落不了笔。 我担心我轻率的文字写不出母亲,我担心我苍白的文字状不出母亲,我甚至不知道如何描画我的母亲。 在这个突然变冷 的日子里,我又想起了远在乡下的母亲 —— 母 亲,您是在门前的小菜园中摘玉瓜,还是在西畈的地里挖白玉呢。 抑或,伫立门前的池塘边,张望您的天南地北的四个儿女。 我仿佛看见深秋的风刮起您的满头白发,犹如西畈里飘曳的一丛花白的芦苇 …… (选自 2020年 11 月《河南工人日报》 ) (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最恰当. . . 的两项是 (5分)( )( ) A.文中两次写自己见到母亲,都写到了母亲浑浊的眼睛,通过刻画眼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切的关爱和儿子对母亲日渐 苍老的心疼。 B.母亲把 “我 ”看得重过世间所有的高山, “我 ”深爱我的母亲。 可是我的深爱又让我变得懵懂无知,不知道怎样和母亲交流。 C.本文语言很有特色,既朴素易懂,又富于文采,比如结尾部分的语言,把母亲的头发比作一丛花白的芦苇,就非常形象生动,似乎让人看到了母亲苍老的身姿。 D.母亲很勤劳,把门前的空地都种上了菜,是为了 “我 ”回城时能够带上她亲手种的菜,可是 “我 ”没有带,这让母亲很失落。 E. “夜风渐凉,乌云遮住了漫天的星星 ”, “乌云 ”的寓意是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 “星星 ”指的是母亲心中对儿女的期盼和祝福。 (2)“我的心灵从来没有这样震撼过 ”“那目光中有一种令人心颤的东西 ”,你是如何理解 “震撼 ”和 “心颤 ”的 ?(6分 ) (3)挖白玉的时候,作者写了天气、也写了自己挖白玉的情形,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分 ) (4)有人认为,文中的 “我 ”并不真正理解母亲的心,你同意这种这种观点吗。 谈谈你的具体理由。 (8分 ) 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 25分) ,完成( 1)~ (4)题。 高贵、生动而深湛的灵魂 ——杨绛百岁回眸 一位安静、优雅、博学的女性,她高贵、生动而深湛的灵魂,扣动着从知识界到普通老百姓的心。 她是专家学者,是作家翻译家,是女儿,是姐妹,是妻子,是母亲。 她,就是如今迎来百岁生日的杨绛。 杨绛,字季康, 1911 年 7 月 17 日辛亥革命前百日出生于北京。 “钱钟书夫人 ”是杨绛的终身职务和最响亮的称号。 对于痴气十足的钱钟书,她体贴关爱,揽下生活里的一切担子。 台灯弄坏了, “不要紧 ”;墨水打翻了, “不要紧 ”,她的 “不要紧 ”伴随了钱一生。 在杨绛的力促下,钱钟书编定了自己的《槐聚诗存》。 杨绛把全书抄完后,钱钟书拉起妻子的手说 : “你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 1949 年 34 月间,钱杨夫妇在任鸿隽家和胡适讨论去留问题,母校牛津大学、香港大学都来函高薪聘请。 但他们依然留下来了。 “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也许是他最基本的感情。 我们从来不唱爱国调。 非但不唱,还不爱听。 但我们不逃跑,只是不愿去父母之邦。 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 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文化,爱祖国文字,爱祖国语言。 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 我们并不敢为自己乐观,可是我们安静留在上海,等待解放 ”。 所以杨绛 说 “是自己的选择,而且不是盲目的选择 ”。 上世纪 50 年代末下乡时,年近五十的杨绛居然学会了掌握平衡难度很大的推独轮车,装载着比人还高的秫秸秆上坡下坡; “文革 ”中被打倒,住大杂院, “造反派 ”给她剃了阴阳头,以打扫厕所羞辱她,杨绛把污垢厚结的厕所擦得焕然一新,毫无秽气,进来的女同志都大吃一惊。 “造反派 ”有 人把钱钟书早已查清楚的 “黑材料 ”贴出了大字报,杨绛贴了一张小字报来说明真相。 红卫兵小将拉她上台批斗,她跺着脚申辩 “就不是事实 ”。 身为 “牛鬼蛇神 ”,还敢如此申辩 !她立刻 被揪到千人大会上批斗示众。 李文俊说: “运动中被人家整的人,杨先生是很同情的,就像郑土生,当时过得很差,他想自杀,她就劝他想开点,还帮他写文章,解决他的困难。 ” “文革 ”结束了,他们夫妇终于又回到了安静的书斋。 1980 年,杨绛写出了她回忆 “文革 ”干校生活的散文《干校六记》。 “她就是这么的含蓄,没有一点怨恨,没有一句控诉,真是高贵的灵魂。 ”说起杨绛《干校六记》,傅聪感慨无限, “那时 „文革 ‟刚结束,里面包含多少辛酸、多少创伤啊 !” “文革 ”结束后, 1978 年杨绛翻译的《堂吉诃德》出版。 1958 年, 47 岁的杨绛,利用大会小 会间隙,开始自学西班牙语,从原文翻译《堂吉诃德》。 杨绛翻译得很慢,对自己的译文一改再改,总觉得不好。 译稿在 “文革 ”中饱受摧残却幸存下来,出版后,被公认为优秀的翻译佳作。 1988年杨绛出版写解放初期知识分子生活和心路历程的长篇小说《洗澡》。 这部小说堪称杨绛文学创作的顶峰。 杨绛自谦道: “《洗澡》是我的试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