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庄河市20xx_20xx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内容摘要:
两次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名师点睛】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比较 一、相同点: (从背景来看)它们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从过程来看)它们都在动力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从结果来看)它们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变化;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起促进作用。 二、不同点: (从背景来看)发生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 (从概况来看) 开始部门:从棉纺织业(轻工业)开始 /从重工业变革开始。 开始地区:英国 /几乎同时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 发明者:主要是工匠 /主要是科学家。 重大发明成就:蒸汽机的使用 /电力的应用。 (从结果、影响来看) 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工业化社会建立。 对生产组织的影响:资本主义工厂制确立 /各行业垄断组织形成。 对经济思想的影响:自由主义盛行 /凯恩斯主义形成。 对生产力的影响: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对社会关系的影 响:第一次工业革命, a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形成; b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 a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 b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对世界市场的影响: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并向纵深发展 17. 如图是 20世纪 20年代至 40年代美国股市走势图,其中 1933年 —— 1937年股市上扬趋势的主要原因是运用了 A.重商主义 B.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C.凯恩斯主义理论 D.货币学派理论 【答案】 C 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 凯恩斯主义 【名师点睛】 资本主义社 会各阶段的经济指导思想: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手工业时期):重商主义 18 世纪中后期开始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至 1929 年大萧条之前:自由主义(其中 19 世纪中后期开始垄断集团大量出现、大企业盛行垄断经营) 大萧条以后至 20世纪 80 年代初:凯恩斯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 20世纪 80年代初开始:新自由主义 2020年世界经济萧条以后:凯恩斯主义再度盛行 18. 下表是“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 (单位: %)简表”。 对此表解读不正确的是 A.经济发展进入 “ 黄金时代 ” B.经济发展出现 “ 滞胀 ” 现象 C.改变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对比 D.美、西欧、日经济竞争加剧 【答案】 B 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出现“滞胀”现象 【名师点睛】一般解答图表型选择题时要做到: 1. 审设问:首先,围绕图表审读设问,只有把图表内容与设问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目的的解答所设问题;其次,审设问要咬文嚼字,把握时间、范围、程度和本质。 2. 找信息:解答这类选择题一定要准确提炼出图表中的有效信息,牢牢抓住题干中的要求,以教材内容为依托,弄清图表的用意及 其所包含的隐性知识。 19. 下图是《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 (1950— 1984)示意图》。 造成 20世纪 50年代末两国粮食产量状况的相同因素是 A.政策指导的失误 B.土地所有制的变革 C.市场经济体制的弊端 D.优先发展重工业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 20 世纪 50年代末赫鲁晓夫改革没有能够成功,中国 “大跃进”运动失误,因此选 都是土地公有制,排除 B;两国都是采用计划经济体制,排除 C;优先发展重工业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排除 D。 故选 A。 考点: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的挫折 【名师点睛】比较型选择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 有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表面问题进行比较的,更多的是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本质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的。 此类题在题干中一般都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相似”等标志性词语,有些题也有反映程度性的词语,如“最大的不同点”“最根本的不同”“本质上的相似之处”等。 20. 下表是 1913 ~ 1973年年两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现价 GDP的百分比表。 由此推出的结论符合史实的是 1913~ 1973 年西力各国政府总支出占现价 GDP的百分比 A.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经济复苏 B.西方各国逐渐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C.西方各国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D.资本主义世界呈三足鼎立局面 【答案】 B 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主义 【名师点睛】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有: ③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福利国家的发展 ③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 ④“新经济”的出现 21.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提高本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贬低 本国货币与外币的比价, 56个国家掀起了一场激烈的货币战。 针对上述问题,二战后,在美国的主导下 A.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B.实施了马歇尔计划 C.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 D.建立了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 A 考点:当代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布雷顿森林体系 【名师点睛】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 ①美 元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 美国取代英国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确立了世界货币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②固定汇率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动荡,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扩大了世界贸易。 2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 于 1921年采取了 “ 新经济政策 ” , „„ 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 “ 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 新经济政策实施中的措 施应被视为 “ 后退一步的有 ① 将所有国有企业转给资本家经营 ② 本国和外国资本家可以合法经营 ③ 农民们被准许出售他们的农产品 ④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资本主义的特点。 ①中的“所有”说法错误,排除 AD。 ②③是市场经济的反映,符合题干,④一般认为是属于社会主义的,故排除ABD项, C项正确。 故选 C。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新经济政策 【名 师点睛】新经济政策的评价 ①调动了工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很快恢复,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②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从俄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有益探索,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③说明苏维埃政权能够根据国情,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体现了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勇气和创造精神。 23. 苏俄(联)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④②③ B. ③②④① C. ③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 B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新经济政策;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战时共产主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名师点睛】排序型选择是高考试题中难度较小的一种题型,它要求将题干所列内容(时间先后、空间方位和主次大小等)根据题意的需要重新排列顺序。 其目的在于检测应试者对时空和历史概念的把握情况。 24. 20世纪 3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法规,该法规建立了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 方面规则, 遵守该法规的企业或公司可以获得美国政府颁发的徽章(见下图)。 这一法规是 A.《紧急银行法。辽宁省庄河市20xx_20xx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