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20xx-20xx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生物理科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D.基因型 bb 的个体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 25.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基因突变决定的 B. 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不断施用农药的结果 C.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D. 只有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及隔离才能形成新物种 26. 地震发生时,灾民们面对的困难不仅仅是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有食物缺乏和各种疾病。 例如,许多人都出现了全身浮肿的现象。 这时造成浮肿的原因主要是 A.寄生虫感染 B.体内严重缺少蛋白质 C.肾小球发炎 D.体内严重缺少无机盐 27. 人体小肠壁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 A.血浆 B.淋巴 C.组织液 D.肠液 28. 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A.血液 B.血浆 C.血液和组织液 D.血浆和组织液 29. 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 A.小明将酸奶喝入胃中 B.病人点滴生理盐水 C.氧气进入红细胞内 D.洗澡时耳中进水 30. 下列选项中除哪项外,均为内环境概念的要素 A.细胞液 B.主要组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细胞外液 D.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31. 下列对人体内环境理化特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B.人体血浆的 pH 通常是 ~ C.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37 ℃左右 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 32. 下列 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 B.人体内环境的 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 C.个体稳态的实现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共同调节的结果 D.人体体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始终可以维持在 37 ℃左右 33. 右 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的示意图。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丙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 3 中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参与体液调节 C.人发生过敏反应, 1 结构的通透性会升高 D.某人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会引起丙液减少 34. 下列关于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肝脏细胞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和细胞内液,其都属于内环境 B.任何生物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C.人体表皮细胞直接与外界接触,但不能直接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 D.口服药物进入胃就进入了内环境 35. 下列各物质中,通过循环系统的运送与外界环境交换的有 ①葡萄糖 ②血浆蛋白 ③氧气 ④二氧化碳 ⑤尿素 ⑥氨 ⑦激素 ⑧水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⑧ C.②④⑤⑦⑧ D .④ ⑥⑦⑧ 36. 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37. 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后迅速起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