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编辑工作手册(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报道策划划分为周期性报道策划和非周期性报道策划两类。 周期性报道策划,是指报社新闻采编部门对日常新闻报道的一种常规性策划,策划的时间具有周期性特点,如按季度、月等进行的报道策划,均属此类。 非周期性报道策划,是指根据报道需要临时进行的报道策划,如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一般不可能提前纳入常规性的报道策划中,只有在事件发生之后立即策划报道。 3. 以报道策划的运行方式作为分类标准,新闻报 道策划划分为独立型报道策划和连动型报道策划两类。 独立型报道策划,是指报道策划独立存在,与其他策划活动无关。 报道策划者单纯策划对新闻事件的报道活动,报道者并不介入报道客体中。 连动型报道策划,是指报道策划与其他策划有关联,并相互间发生作用。 连动型报道策划是一种非独立存在的报道策划,由于报道客体是公关新闻策划的产物,新闻报道策划与公关新闻策划有紧密的联系。 ( 4) 新闻报道策划的操作过程及技巧 一策划预备阶段,指从发现新闻报道线索、确定报道选题到收集与分析各方面相关材料、确定报道效果目标的一段时间,这是报道策划的 预备阶段。 一旦发现值得进行新闻报道策划的重要新闻线索以后,策划者首先要围绕这一线索广泛收集各类信息。 这些信息主要包括: 1 报道客体的信息,报道策划者只有最大限度地掌握报道客体的相关信息,才能对其本质和意义有更为准确的把握,从而决定报道如何。 2 报道接受者的信息,研究及掌握读者的信息有助于策划者把握受众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策划报道,而且这些信息有一部分可能直接成为报道的内容。 3 报道竞争者的信息,知已知彼百战百胜,了解其他新闻媒介的报道方案,弄清报道的规模会有多大、可能选择什么报道方式等,这样才能针对竞争对 手的行动,采取相应的对策,在报道中扬长避短,出奇制胜。 二方案设计阶段,指根据报道效果目标,对报道进程、报道方式、表现形式大胆设想,最终形成系统的报道设计方案的这一阶段。 这是报道策划的核心阶段。 在这一阶段策划者要多设想,不断从正面、反面去进行名种假设,制定出各种方案,进行分析和优选。 优选时主要从两方面考虑:第一,对候选方案的效果进行预测,与报道效果目标两相对照,选择最接近效果目标的方案。 对于那些效果预测不能肯定的方案,需要谨慎对待。 第二,对候选方案的实施条件进行分析,与报社内部现有的条件两相对照,选择两者最接近的方案。 对于那些报社不具备实施条件的方案,一般不宜采用。 三 方案修正阶段,指从报道策划方案付诸实施到报道结束这一过程中,根据报道进展情况不断修正原先的设计方案的这一段时间。 在这一阶段中策划者要接受的信息反馈主要包括: 1 报道者的反馈,记者、通讯员和作者是采访报道的直接操作者,他们对实际情况的掌握最多最细,他们是报纸和社会间的桥梁。 一个报道是否按原计划推进下去,报道者的感觉往往是最灵敏的。 2 报道对象的反馈 3 有关部门和主管单位的反馈。 4读者的反馈。 报道修正: 1 修正报道思路。 2 调整报道内容。 3 调 整报道规模。 4 改变报道方式。 5 调整报道力量与报道机制。 ( 5)结合评报分析一家报纸对某一重大报道的策划,指出优点与不足 ( 6) 策划某一突发事件的报道,写出报道设计方案 第三单元 新闻稿件的分析与选择 (一) 稿件分析 ( 1) 报纸的稿源及特点 第一种是通讯社提供的稿件。 第二种是本报记者提供的稿件。 第三种是通讯员和其他作者提供的稿件。 属于第一种来源的稿件,虽是定型产品,比较可用,但是它多是供给各个新闻单位共同选用的,通用性较强,不一定适合某个报纸的特殊需要,不一定能充分体现该报的特点。 因此,仍 需进行稿件分析,以决定是否选用和如何选用。 属于第二、三种类来源的稿件,虽然都是定向地供给某个报纸,可能比较符合该报的特点,但是质量如何,是否值得选用,仍要对稿件进行分析之后才能确定。 ( 2) 稿件分析要达到的目的,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判断稿件是否适用,将全部来稿区分为可用和不可用两大类,这是对稿件的第一次区分,是稿件分析的首要目的。 第二,判断稿件价值的大小,这是在已确定适用的稿件中,对稿件的第二次区分。 区分各篇稿件所含新闻价值、社会价值的大小。 选用时,价值大者优先。 第三,发现稿件的潜能。 一篇 稿件可以区分为着力表现部分和非着力表现部分。 稿件分析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发现这种着力表现部分,通过修改把它充分表现出来。 第四,检查稿件有何缺陷,即通过稿件分析,将一篇稿件的长处与短处加以区分,以便通过稿件的修改加工,保留和发扬其长处,弥补其缺陷。 第五,确定稿件如何刊用。 每篇稿件有自身的优缺点,要考虑与其它众多稿件同用时的联系及所产生的效果,新意。 稿件分析的目的是从一篇稿件的总体上把握它是否具体刊用价值。 稿件分析贯穿于编辑工作的全过程。 ( 3) 分析稿件需要进行哪几方面的对照 分析稿件,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 对稿件作出评价。 就新闻稿而言,就是作出新闻评价和社会评价。 一篇稿件能否刊用及其刊用价值的大小,要受到稿件所反映的客观现实的制约、读者的制约、社会的制约、报纸本身特点和稿件发表时机的制约。 一、稿件内容同所反映的客体相对照。 新闻稿件所反映的客体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能是虚假的东西。 二、稿件内容同读者的原有认识相对照。 新闻稿件所写的内容应是读者未知的,有助于消除读者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可编辑又不能在每发一篇稿件之前对读者进行调查,只能根据平时对读者的了解,从稿件所写的事实本身和新闻媒介的传播情况去判断: 1 从稿件所写的事实本身去判断; 2 从新闻媒介对变动的传播情况去判断; 3 从外界环境的变动去判断; 三、稿件的内容同读者的需要相对照。 读者未知的东西,未必是读者需要的。 只有读者未知而对读者又是有益或有用的,才是读者所需要的。 能够满足读者需要的稿件,对读者才有意义,因而才具有刊载的价值。 四、稿件内容同政策、法律、道德的要求相对照。 稿件在报纸上发表,是为了向读者提供信息和知识,传播先进的思想,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 作为一种精神产品,不能不考虑发表后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 五、稿件内容同本报特点相对照。 各编辑部在运用稿件 是还要考虑到本报的特点。 六、稿件内容同发表时的外界环境相对照。 选择在什么样的外界环境下发表,往往关系到它能否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 七、稿件的内容同形式相对照。 分析所选用的材料、体裁、结构和语言能否表达稿件所能阐明的主题。 ( 4) 稿件失实的几种表现 虚构 … 所写的事实是作者凭空捏造出来的,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添加 … 稿件在写现实中某人某事之时,又无中生有添加了一些事实。 拼凑 … 稿件所写的事情确定存在,但它们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做出的, 而稿件把它作为一个新闻集中到一个人身上来写。 夸张 … 稿件对所 写事物在数量、规模、发展程度以及所起的作用、影响方面有所 夸大。 偏颇 … 稿件在表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时,无视开成某种结果的多种原因,只强 调其中一种所起的作用,把多因一果变成了一因一果。 孤证 … 稿件反映全局情况时,援引在例证是孤立的个别事例,缺乏代表性。 回避 … 稿件在反映事物的某一方面时,有意回避与此紧密相关的另一重要方面, 以致使人看不清这一事物的全貌。 幻影 … 稿件所写的事实,究其来源似乎有点根由,但是认追查,却是查无实据。 假象 … 稿件对事实所作的结论是根据一些假象得出的,未能反映事物的本 质。 ( 5) 怎么运用分析的方法发现稿件中的疑点。 第一,从稿件对同一事实的不同叙述中发现疑点。 在一篇稿件中,作者多处写到同一事实,如果说法不一,前后矛盾,这里面就容易隐藏着不真实的因素,应加以注意。 第二,分析一个事实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从中发现疑点。 一个事实由多个部分组成,而部分之间存在在一定的联系。 观察这些联系是否合理,从中找出不真实因素。 第三,从稿件所提供的事实及作者对事实的评价中发现疑点。 作者在向读者报告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名种事实时,往往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事实的评价。 评价就是一种结论,就检查 这种评价是否符合稿件中所提供的事实。 第四,从新闻来源中发现疑点。 新闻来稿中对新闻来源往往有所交代,说明所写事实为某人所提供的。 尽管如此,编辑仍要检查和分析新闻来源所提供的事实是否真实。 ( 6) *认识的不确定性 ( 7) *读者需要 读者未知的东西,款必全是读者需要的。 只读者未知而对读者又是有益或有用的,才是读者所需要的。 这里所讲读者需要,必须是正当的合理的需求,报纸绝不能迎合某些人的低级趣味,绝不能迎合某些人背离社会发展方向的要求。 ( 8) *相关性和接近性 相关性 所谓相关性原则,就是要求稿件所写的 内容要与读者的利益相关。 相关性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相关的人数,一是相关的程度。 稿件所写内容关系到的人数越多,关系到的程度越密切,稿件的分量也越重。 稿件是否具有相关性以及相关性大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1.稿件所反映的变动涉及的是全社会各成员的全局利益、长远利益,还是一部分社会成员的局部利益、暂时利益。 2.稿件所反映的变动涉及的是现实生活中主要矛盾还是次要矛盾。 前者较后更为广大读者所关注。 3.稿件所反映的变动涉及的是现实生活中有关体制、思想方面的变化,还是某些具体做法的改变。 变动的深度不同,读者 的关切程度也不同。 4.比较变动在整体中所占地位和所起的作用。 一般来说,处于核心部分的比处于外围的部分更为读者所关注,直主角作用的比起配角作用的更为读者所关注。 5.稿件所写事实中的某些要素是否有特殊意义,这也是判断稿件是否具有相关性的一个因素。 这里所谓特殊意义,是指这些要素与从不同,由于它的存在能使新闻事件对人们具有特殊的影响力。 6.相关性还与距离有关。 单就距离而言,新闻事件发生地与读者所在地的距离,同读者的利益相关程度成反比。 接近性 新闻中与读者利益息息相关的内容,自然是读者乐于接受的、喜欢接近的东 西。 唯其相关,才乐于接近,因此相关性与接近性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介接近性还有相关性不可代替的内容。 接近性可分成地理上的接近性,心理上的接近性两种。 稿件内容如果含有这种接近性,就能有助于满足读者心理上的某些需要。 ( 9) *禁止刊载 党中央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事实求是、一切从实际出了的思想路线,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及党和政府有关部门依据上述路线所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是编辑审查稿件内容是否符合要求的重要依据。 稿件所写内容如果与上述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精神相违背,则不能选用。 根据宪法、刑法、民法及其他有 关法律的规定,下列两类是禁止刊载的内容。 第一类,属于危害国家和社会方面的: 反对中国 ***的领导,煽动推翻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 主张分裂祖国和破坏民族团结的; 煽动闹事,扰乱社会秩序的; 煽动群众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