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工大附中20xx届高三物理第四次适应性训练期末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内容摘要:
t/( ms) t2/( ms) 2 ])(10/[1 242 mst ( 1)为便于分析 F与 t的关系,应作出 的关系图象,并在如图坐标纸上作出该图线。 ( 2)由图线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3)设 AB 间的距离为 s,遮光条的宽度为 d,请你由实验结论推导出物体的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 【答案】 ( 1) 21tF ( 2) F 与 21t 成正比 23. (8分 )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小灯泡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可用的器材如下:电源(电动势 3V,内阻 1Ω )、电键、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 20Ω )、电压表、电流表、小灯泡、导线若干。 ( 1)实验中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得到了小灯泡的 UI 图象如图 a所示,则可知小灯泡的电阻随电压增大而 (填 “ 增大 ” 、 “ 减小 ” 或 “ 不变 ” )。 ( 2)根据图 a,在图 b中把缺少的导线补全,连接成实验电路(其中电流表和电压表分 别测量小灯泡的电流和电压)。 ( 3)若某次连接时,把 AB 间的导线误接在 AC之间,合上电键,任意移动滑片发现都不能 使 小 灯 泡 完 全 熄 灭 , 则 此 时 的 电 路 中 , 小 灯 泡 可 能 获 得 的 最 小 功 率 是 ___________W(本小题若需要作图,可画在图 a中,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考点:伏安 特性曲线 24. ( 14 分)特警队员从悬停在空中离地 235 米高的直升机上沿绳下滑进行降落训练,某特警队员和他携带的武器质量共为 80 kg,设特警队员用特制的手套轻握绳子时可获得 200 N的摩擦阻力,紧握绳子时可获得 1000 N 的摩擦 阻力,下滑过程中特警队员不能自由落体,至少轻握绳子才能确保安全。 g取 10m/s2. 求: ( 1)特警队员轻握绳子降落时的加速度是多大。 ( 2)如果要求特警队员在空中下滑过程中先轻握绳子加速下降,再紧握绳子减速下降,且着地时的速度等于 5m/s,则下落时间是多少。陕西省西工大附中20xx届高三物理第四次适应性训练期末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相关推荐
个星座。 _______是秋季中一颗耀眼的星座,星座中的五颗亮星构成一个“M”形。 1 _______星座中的七颗亮星组成一个勺子的形状,这就是著名的 ___________,俗称勺子星。 二、 判断。 科学家是利用地震 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探索的。 ( ) 地球内部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 ) 火山爆发和地震一样只能造成破坏。 ( ) 煤和石油是可再生资源。 (
) ① 无任何变化 ② 变得更硬 ③ 出现裂缝 ④变软 ( ) ① 石油 ② 天然气 ③ 森林 ④ 煤 ( ) ① 乱砍乱伐 ② 毁林开荒 ③ 植树造林 7.地核的温度约为( ) ① 2020℃ ② 120℃ ③ 3400℃ ④ 4700℃ ,中间一层是( ) ① 地壳 ② 地幔 ③ 地核 ④地表 9.火山喷发物不包括( ) ① 浓烟 ② 火山灰 ③ 火热的石块 ④ 液态的水 三、 判断。 (
12. 由图填空 :⑴∠AOC=_________+___________。 ⑵∠AOC ∠AOB=____。 ⑶∠COD=∠AOD ___。 ⑷∠BOC=____________ ∠COD。 ⑸∠AOB+∠COD=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α β EADOC ODCBAO ACD 【 链接中考 】 1.( 2020湖南长沙) 如图, O为直线 AB 上一点
之间的距离为。 1已知一条直线经过点 P(1, 2),且斜率与直线 y=2x+3的斜率相同,则 该直线的方程是 . 1两条平行直线 0243 yx 和 01243 yx 的距离为。 三、解答题(共 50分) 1 ( 10分) 正三棱锥高为 6 , 底面边长为 6,求这个正三棱锥的侧面积和体积。 1求分别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并化为一般式(每小题 5分,共 20 分) (
6210 , ( ) , 6230 , ( ) , ( ),6260 一、 判一判。 ( 10 分) 18 米。 ( ) 1 毫米。 ( ) 20dm 、 5 米 和 150cm 中, 5 米最长。 ( ) 650。 ( ) ,回家时走的还是正南方向。 ( ) 三、选一选。 ( 10 分) ( )。 A. 1201 B . 2200 C. 3100 D. 1120 ,太阳在( )面。 A. 东
生在第( 22)、( 23)、( 24)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注意:只能做所选定的题目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22.(本小题满分 10 分)选修 4— 1:几何证明选讲 如图, AB 是 O 的直径, CF、 是 O 上的点, AC 是 BAF 的平分线,过点 C 作CD AF ,交 AF 的延长线于点 D。 (1)求证: CD 是 O 的切线。 (2)过 C 点作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