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xx-20xx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洲社会广泛变化 16.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 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 ”。 “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商业革命的影响 D.价格革命的影响 17.没有不列颠殖民帝国的建立,就没有后来 的英国“工业帝国”。 这说明殖民帝国的建立 A.为“工业帝国”提供了政治保障 B.为“工业帝国”提供市场和资金 C.为“工业帝国”提供劳动力和市场 D.为“工业帝国”提供技术与资金 18.有学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二百多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关于三次工业革命,下面论述正确的是 A. “机械化”是指世界范围内机器广泛应用 B. “规模化”是指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C. “个性化”是指科学和技术 开始紧密结合 D.三次工业革命都依赖新能源开发和利用 19.关于 20世纪 30年代大危机的原因,从 20世纪 30年代至今,从外国到中国.人们都有不同的解释。 我国学者以往多从社会制度上寻找,近年来则侧重于从 20世纪 20~ 30年代美国经济运行的具体状况和特征上去找原因,将研究重点更多地放在当时的财富过于集中、经济过热、疯狂的股票投机等具体的经济问题上。 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大危机的原因分析不可能取得定论 B.社会制度分析方法己无法解释经济危机 C.历史研究需要尽可能做到客观全而 D.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更接近于历史真相 20.美国总统里根在首次就职演说中说:“就目前的危机而言,政府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政府本身就是问题。 ”为此.他采取促进生产复苏的主要措施是 A.把大规模赤字财政作为经常性政策 B.大规模减税,并大幅增加国防开支 C.交替使用紧缩财政和赤字财政政策 D.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政策 21.曾被列宁评价为“党的最可贵的和最大的理论家”布哈林认为,它“并不只适应于内战的某个发展阶段,而是万能的、普遍适用的、也就 是胜利了的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的‘正常’形式”。 布哈林这种认识 A.是对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反思 B.客观评价了新经济政策 C.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肯定 D.推动了新经济政策实行 22.《世界现代史》写道:“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 ”材料中„„所省略的文字应该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罗斯福新政 D.斯大林模式 23. 1953年,苏 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 1/3,人均粮食产量比1913 年还要低。 同年,中国各地的粮食供应紧张。 这一时期中苏两国农业出现的问题 A.制约了中苏两国工业的发展 B.导致了市场经济模式产生 C.催生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D.推动了农业集体化的实施 24. 1953年 10月 16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决议》,随后不久又对油料、棉花、棉布等实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