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杜蒙县20xx-20xx学年高二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 4 分)。 63.( 1)有利条件 : ( 6 分)。 ( 2) 措施 : ( 4 分)。 ( 3) 是否 可行 : 理由 : ( 6 分)。 2020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第二次阶段性考试 答案和解析 【答案】 29.A 5 61.( 1)人口数量不断增长 ,世界人口的主体在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以高低高的增长为主。 ( 4分) ( 2)印度 计划生育 ( 4分) ( 3)慢 一是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较多;二是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 4分) 62.( 1)土地(草地)退化。 危害:草原的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沙化面积扩大,导致荒漠化( 4分)。 ( 2)原因:由于人口压力,人们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大增,超载放牧,引起草原退化( 4分)。 ( 3)大力控制人口增长,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变单一放牧业,发展多种经营;实行禁牧、轮牧、退 牧,改游牧为舍饲养畜;建设饲草料基地和“草库伦”,改良牧草品种,提高草原生产力;依法管理,加强草原保护( 4分)。 63.( 1)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利用五大湖廉价的水运条件运入铁矿石;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推动作用;环境良好,工业发展的空间大;水源充足等。 ( 6分) ( 2)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治理环境污染( 4分) ( 3)可行( 2分)。 理由: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煤炭等资源丰富,依托资源发展重化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带动该地区经济发展,加快西部大开发步伐;邻近东北和华北地区,市场广阔;邻近京包、宝兰铁路,交通便利;增加就业,加强民族团结。 (任答 3点给 6分,只答观点,不答理由不给分 ) 不可行( 2 分)。 理由: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发展能源重化工业可能造成植被破坏,进而引起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2分);工业三废污染严重( 2分);重化工业需水量大,加剧水资源短缺( 2分)。 (只答观点,不答理由不给分) 【解析】 1 ~ 2. 本题考查区域的基本特征,难度一般。 由图可知,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的面积、人口、城市化水平等各要素存在明显的不同,体现了区域之间的差异性,故选 B。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难度一般。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由图可知经济发展水平苏南> 苏中>苏北。 所以人口主要从苏北、苏中流向苏南,即①②地区流向③地区。 故选 B。 3 ~ 4. 本题考查区域产业结构与读图分析能力。 读图可知,第一产业比重西部为 %,中部为 %,东部为 %,比重最大为西部,故 A 错误;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为 %最大,以第二产业为主,故 B 错误;第三产业比重东部最大,中部最小,故 C错误;第二产业比重东部为 %大于中部和西部,故 D正确。 故选 D。 本题考查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措施。 增加区域外能源进入东部地区,可以有效缓解东部地区的能 源紧张, A正确;东部地区地势平坦,水能资源缺乏, B 错误;加快资源密集型产业建设会加剧其能源、资源的紧张程度, C错误;限制生活能源消费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D错误。 故选 A。 5 ~ 6. 本题考查区域的发展变化与读图分析能力。 读图可知,从阶段 1→阶段 2→阶段 3交通线路的密度越来越大, A 正确;区域的核心范围在增大, B 错误;城市化水平提高, C错误;区域空间结构越来越复杂, D错误。 故选 A。 本题考查区域发展阶段。 传统农业发展阶段的区域总体发展状态:低水平的均衡发展状态;工业化阶段的区域总体发展状态:不平衡加速 发展。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的区域总体发展状态: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结合选项,故选 A。 7 ~ 8.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对饮食文化的影响。 各区域的菜系反映了不同地方的饮食特色,分布密度最大的区域往往是其发源地,故川菜馆集中区主要在四川,与①图相符;湘菜馆集中区主要在湖南,与②图相符;粤菜馆集中区主要在广东,与③图相符;西餐属于外来饮食文化,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与④图相符, A对。 故选 A。 本题考查影响西餐馆在中国分布的因素。 西餐属于外来饮食文化,主要分布在对外经济交流发达的地区,即经济发达的东部沿 海城市, C对, ABD错。 故选 C。 9 ~ 10. 本题考查区域划分的标准的判断。 据材料可知,原有的三大地带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 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即“新三大地带”是按照经济发展水平来划分的 ., C对。 故选 C。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差异。 读图可知,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A错;中部及近西部地带人口、面积适中,但经济发展不如东部及东北地区,B 错;远西部地带面积广阔,但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不如中东部地区, C 错;东北及东部沿 海地带经济水平最高,利于发挥内引外联和对内、对外两个辐射作用, D对。 故选 D。 11 ~ 12. 本题考查江南丘陵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表现。 根据当地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对应的农业用地应为林果业,但右图中显示此地种植业比重过大,林业、牧业比重偏小,即存在过度开垦的现象。 A正确,故选 A。 本题考查江南丘陵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 丘陵地区应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大牧场放牧业适宜在地广人稀的草原地区发展,该地没有大面积的草原,不适合发 展大牧场放牧业, A错;扩大水稻种植面积会使水土流失加剧, B错;该地种植业比重过大,不应继续扩大种植业面积,且填水域造耕地会使湿地减少,影响当地气候和环境, C错;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才是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 D正确。 故选 D。 13 ~ 14. 本题考查城市化的进程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城市的发展阶段与社会经济关系密切,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之间的联系应更加密切,城市数量逐渐增多,并形成了一些卫星城。 四幅图中,图 2核心城市未形成,为第一阶段;图 3是城市化过程,人口向城市迁移,为第二阶段 ;图 1形成逆城市化或郊区城市化,人口从城市向外迁移,为第三阶段;图 4形成城市体系,区域内部联系更加紧密,为第四阶段,所以四个阶段按时间的发展演变顺序②③①④。 故选 C。 本题考查城市空间分布各阶段的特点。 据图可知,②阶段为离散阶段,对应于自给自足式,是以农业为主体的阶段,以小城镇发展为主,缺少大中城市,没有核心结构,构不成等级系 统, B正确;①为扩散阶段,对应于工业结构高度化阶段,中心城市的轴向扩散带动中小城市发展,点轴系统形成, A错误;③为强化阶段,对应于工业化兴起、工业迅速增长并成为主导产业的阶段,中心 城市强化,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开始形成, C错误;④为成熟阶段,对应于信息化与产业高技术化发展阶段,区域生产力向均衡化方向发展,空间结构网络化,形成点 轴 网络系统,整个区域成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化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