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15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 导学号 41594186( B ) 大师遗留下的巨大精神财富,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勇敢地承担起他们未尽的责任,这将是我们对大师最好的缅怀与纪念。 ① 只闻大师之名 , 不读大师之书 , 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 ② 比之大师孤独的 “ 存在 ” , 更有意义的乃是其智慧成果适时转化为普世价值 ③ 不应该从此成为尘封的历史 ④ 以此推动我们的民族 、 文明一路前行 ⑤ 而必须经由我们之手推广普及 、 弘扬传承 A. ⑤①④②③ B. ③⑤②④① C. ③①②⑤④ D. ⑤③②④① 【解析】 ③ 与 ⑤ 对比, ④ “ 以此 ” 一词衔接 ② ,所以 ④ 在 ② 之后。 7.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 内容贴切 , 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6 分 ) 导学号 41594187 1937 年,毛泽东在陕北公学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的演讲中说: “ 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 __① __。 ” 王富仁先生对此作了独到的分析,认为毛泽东同志之所以视鲁迅为现代中国的圣人,是从鲁迅思想对于中华民族及其精神发展的实际意义进行评价的,而鲁迅之所以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__② __。 这个精神素质便使他彻底摆脱了传统的奴隶性格, __③ __ ,成为现代中国的精神旗帜。 答: ① 鲁迅是新中国的圣人 (或:鲁迅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 ② 是因为他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或:原因在于他具有斗争精神 ); ③ 具有真正独立的思想个性 (或自由意志 )。 8. 阅读下面三个文段 , 按要求回答问题。 (3 分 ) 导学号 41594188 ① 鲁迅先生说: “ 无论什么事,如果连续搜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 ” ② 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说: “ 我在这一点上就像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 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他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 ③ 一位历史学教授曾给学生讲: “ 如果你能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 上面三个文段都讲到了材料积累的重要性 , 但又各有侧重。 请分别回 答: ① 鲁迅侧重的是 __积累要长期坚持。 __ ② 歌德侧重的是 __要积累有价值的材料。 __ ③ 历史学教授侧重的是 __要多积、广积材料。 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段大意的把握。 能从作者的论述中提炼出观点,也是一种基本的阅读能。20xx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15版含解析
相关推荐
(走了两步 )哦,石清,你从哪儿得来这个消息。 (坐下 )怎么,这件事会有人知道吗。 李石清 (明白已抓住了潘月亭的短处 )您放心,放心,没有人知道。 就是我自己看见您签字的合同。 潘月亭 你在哪儿看见这个合同。 李石清 在您的抽屉里。 潘月亭 你怎么敢 —— 李石清 不瞒您说, (狞笑 )因为我在行里觉得很奇怪,经理忽而又是盖大楼,又是买公债的,我就有一天趁您见客的那一会工夫,开了您的抽屉看看
,完成 5~ 6 题。 临江仙 ①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 ② 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凋零。 试灯 ③ 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注】 ① 此词作于建炎三年初春 , 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 ② 秣 (m242。 )陵 : 与下文 “ 建康城 ” 是同一地方 , 即今江苏南京。 ③ 试灯 :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张灯
A. 表意不明, “ 自己 ” 是指林书豪还是科比。 ,应在 “ 垄断 ”后加上 “ 的问题 ” ; , “ 舞台风格 ” 不能 “ 大饱耳福 ”。 6. 下列各项中 , 语意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 导学号 41594031 ( C ) 俗话说: “ 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有必要穿这么好的衣服么。 有必要吃这么贵的菜么。 有必要坐这么好的车么。 答案常常不是肯定的。 那么,我就会坚定地远离这些东西,去做一种最经济的选择。 ⑦ 我不评价别人的消费。 这是个性化的时代,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所以,我只尽力来控制自己,不让自己的欲望随着时尚的标准而高涨。 仿佛只有这样,自己才不会离那些底层的人们更远
怀。 ② 楼观才成人已去 : 此句是化用苏轼诗句 “ 楼成君已去 , 人事固多乖 ” (《送郑户曹》 ), 意思是说三国时吴国基业始成 , 而孙权就匆匆离开人间。 5.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 , 不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 )( BE ) A. 词中 “ 过眼 ” , 是作者江行时对景物的感受 ; “ 怪 ” , 是不能认定的惊疑感 , 往事虽然记得 , 却模糊 , 表现久别重逢的感触。 B.
” 比喻浪花,没有使用借代。 6. 对下列词句中运用典故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导学号 41594128 ( C ) A. 元嘉草草 , 封狼居胥 , 赢得仓皇北顾。 (借宋文帝刘义隆不作充分准备 , 仓促北伐遭致失败的事实 , 警告南宋王朝统治者 , 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 ) B. 凭谁问 : 廉颇老矣 , 尚能饭否。 (自比廉颇 , 表明自己壮心不已和报国无门的悲愤 )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