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学习质量综合检测题二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先生离开我们了,但 “ 唐音 ” 永存,他的著作将永远流传,光照千古。 (摘编自张新科《霍松林: “ 唐音 ” 永存》 ) 7. 下列理解和分析 ,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 D ) A. 霍松林先生一生经历平淡而成就非凡 , 他教书生涯长达 70 多年 , 大多数的时间都在陕西师范大学度过 , 但他桃李满天下 , 且著作等身。 B. 霍先生在学术上有创始之功。 20 世纪 50 年代初 , 霍先生接手的中文学科文艺学新课 , 无教材 、 无参考资料 , 但他克服困难 , 编写了教材。 C. 霍先生教学强调基础。 他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诗文名篇 、 精读古典名著 , 而先生本人上课时更是对古文 、 诗 、 词边背边讲。 D. 霍松林先生为培养人才倾尽心血 , 被同仁誉为 “ 关西孔子 ”“ 海内儒宗 ” , 他所教的学生被学界称为 “ 霍家军 ”。 【解析】 不是霍松林所教的学生都被学界称为 “ 霍家军 ” ,而是那些走向全国各地,成为所在单位教学科研的骨干或学术带头人的那些人。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 不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 AD ) A. 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艺理论教材 , 26万字的《文艺学概论》就是由霍松林先生编写的 ,该教材力图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编写。 B. 霍松林先生在全国首届唐诗讨论会上致辞时说 , 我们这次唐诗讨论会在 “ 唐代以来也是第一次 ” , 这种非凡的气势使与会者深受鼓舞。 C. 霍先生著述众多 , 除自己撰写以外 , 还整理了大量古代文艺理论著作 , 主编《中国古代文论名篇详注》《近代文论名篇详注》《中国诗论史》等。 D. 1982 年 , 在全国首届唐诗讨论会上 , 程千帆先生给霍松林先生题写斋榜 “ 唐音阁 ” ,使得 “ 唐音 ” 走遍全国 , 走向世界。 E. 奖掖后辈的 “ 霍松林国学奖学金 ” 资金来源于 2020 年霍先生被授予 “ 陕西师范大 学杰出贡献奖 ” 时 , 得到的 100 万元人民币奖励。 【解析】 A. 《文艺学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新型文艺理论教材。 千帆先生给霍松林先生题写斋榜 “ 唐音阁 ” ,才使得 “ 唐音 ” 走遍全国,走向世界。 9. 霍松林先生在学术研究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请结合材料 , 谈谈你的理解。 (4 分 ) 答: ① 教学和研究相结合。 (或:研究为教学服务。 )强调 “ 所谓研究,其实是备课 ”。 ② 放宽研究视野,注意研究方法。 强调 “ 断代 ” 研究不能用 “ 断代 ” 的研究方法。 ③ 强调学术创新。 “ 若无新变,不能代雄 ” ,《盛唐文学的文化透视》开辟了盛唐文学研究的新领域。 ④ 注重扎实的理论基础。 霍先生的研究,建立在他雄厚的文艺理论基础之上。 ⑤ 注重广泛的学术交流。 主持召开首届全国唐诗讨论会。 ⑥ 坚持不懈。 像霍先生那样晚年仍笔耕不辍。 (以上几点涉及学术方法、学术态度、学术素养等几个方面。 答出四点即可给满分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意分析。 霍松林先生在学术研究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应该是一些具体做事的方式、言行等。 涉及学术方法、学术态度、学术素养等几个方面。 二、古代诗文阅读 (35 分 ) (一 )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 4 小题, 19 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 13 题。 导学号 41594317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 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 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 陆生至,尉佗椎结 ① 箕踞. . 见陆生。 陆生因说佗曰: “ 足下. . 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 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 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 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 五年之间, 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 剖符. . 通使。 君王宜郊迎, 北面. .称臣。 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 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 ” 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 “ 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仪。 ” 因问陆生曰: “ 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 ” 陆生曰: “ 王似贤。 ”复问: “ 我孰与皇帝贤。 ” 陆曰: “ 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 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 ” 尉佗大笑曰: “ 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 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 曰: “ 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 陆 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 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 奉使》 )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 秦时已并天下。 至二世时 ,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 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 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 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 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 南越列传》 ) 【注】 ① 椎结 : 同 “ 椎髻 ” , 发髻梳成一撮 , 形状如椎。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B ) A. 天子闻君王王 /南越不助天下 /诛暴逆 /将相欲移兵 /而诛王天子 /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B.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 /不助天下诛暴逆 /将相欲移兵而诛王 /天子怜百姓新劳苦 /且休之 /遣臣授君王印 C. 天子闻君王王 /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 /将相欲移兵而诛王 /天子怜百姓新 /劳苦且休之 /遣臣授君王印 D. 天子闻 /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 /诛暴逆将相 /欲移兵而诛王 /天子怜百姓 /新劳苦且休之/遣臣 /授君王印 【解析】 第二个 “ 王 ” 为动词, “ 南越 ” 作它的宾语, “ 南越 ” 后断句,排除 A、 C、D。 句子翻译为:现在大汉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不愿意帮助天下人讨平暴逆,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您,但是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因此才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你南 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B ) A. 足下 , 敬词。 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 《战国策 秦策二》 : “ 愿为足下扫室布席 , 幸无我逐也。 ” B. 箕踞 , 坐时两腿前伸 , 形如箕 , 是一种前面傲慢后面恭敬的表现。 《战国策 燕策三》 :“ 轲自知事不就 , 倚柱而笑 , 箕踞以骂曰 „„。 ” C. 剖符 , 符 , 凭信。 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 , 将符一分为二 , 一留帝王处 , 一授诸侯或功臣 , 称为 “ 剖符 ”。 《史记》 : “ 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 ” D. 北面 , 面北 , 面向北。 指臣服于人。 古代君主面南而坐 , 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 《史记 项羽本纪》 : “ 汉王曰 : 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 „„” 【解析】。20xx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学习质量综合检测题二版含解析
相关推荐
您读了多少书。 ”张华说:“我没有读过的书都是近二十年内的新书,如果是二十年以前的书,我早就全部读完了。 ”老人微笑着,拉着张华的手臂走到石壁下,忽然出现一道门可以走进石壁,路径比较宽,到了一个精致的屋舍,里边装了一万卷书。 张华问老人说:“这是些什么书。 ”老人说:“这是世上的历史书。 ”又到了一个房间,里面收藏的书籍更加丰富。 张华又问:“这里藏的什么书。 ”老人回答:“这是万国的历史书。
绳子( )长。 ① 第一段 ② 第二段 ③ 同样 下面的比能和 15 ︰ 13 组成比例的是( )。 ① 5︰ 3 ② 3︰ 5 ③ 13 ︰ 15 一种水果每千克 6元,那么买这种水果的数量和总价( )比例。 ① 成正 ② 成反 ③ 不成 五、看清题意,认真填空。 ( 1~ 3小题每空 1 分,其余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一个数由 5 个亿, 49 个百万, 7 个千组成,这个数写作(
北大规模的石材加工场遗址就是明证”,就是说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加工场能够证明古代玉石文化的高水平,但是原文本没有提到修建阿房宫的石材来自于此处。 错误类型是无中生有,这种设置干扰内容的出题思路很是隐晦,在原文中没有相关语句,只是命题人故布疑阵,干扰考生的判断。 答题方法是注意所有的判断都必须来自原文,切切不可主观臆断。 观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没有根据的判断就是不符合原文意思的。 名师点睛
A. lived B. live C. living ( ) 1 Let′s a home library. A. makes B. making C. make ( ) 1 I′ll be home 5 o′clock. A. in B. at ( ) 1 It′s more than twenty thousand kilometres . B. long C. much ( ) 1
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 导学号 41594013( C ) 民族乐派是指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活跃于欧洲乐坛的一批音乐家。 当时中欧、西欧和北欧的一些国家,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① 随着西欧民主运动的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在这些国家中日益增强 ② 先后出现了一批立志于发展民族音乐的 、 被人们称作 “ 民族乐派 ”
B. over ( ) 9. Did Robin see a film last weekend ? A. Yes, I did . B. No , he didn’t . C. No , he did . ( ) 10. Your hand is bigger than . A. my B. your 五.连线。 ( 10分) How did you know that ? 56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