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1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 导学号 41594013( C ) 民族乐派是指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活跃于欧洲乐坛的一批音乐家。 当时中欧、西欧和北欧的一些国家,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① 随着西欧民主运动的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在这些国家中日益增强 ② 先后出现了一批立志于发展民族音乐的 、 被人们称作 “ 民族乐派 ” 的作曲家 ③ 因而在政治 、 经济 、 文化等各个方面发展缓慢 ④ 逐步掀起了争取民族独立或复兴民族文化的运动 ⑤ 由于长期遭受异族侵略和统治 A. ⑤③④②① B. ④②⑤③① C. ⑤③①④② D. ②①④⑤③ 【解析】 ⑤③ 主语一致,紧接在 “ 一些国家 ” 之后,并由关联词 “ 由于 ” 和 “ 因而 ”连接。 ①④ 中均涉及 “ 民族民主意识 ” , ① 中 “ 随着 ” 和 ④ 中 “ 逐步 ” 是 ② 出现的前提条件。 7. 根据下面两则材料 , 给 “ 杂剧 ” 下个定义。 (不超过 50 字 )(5 分 ) 导学号 41594014 杂剧综合了 “ 唱 ”“ 念 ”“ 做 ” 等表现手法。 它的剧本描写人物故事则主要通过歌唱和 念白。 一些优秀剧本的唱词都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诗剧的色彩。 念白部分由于受唐宋以来的戏剧传统的影响,常有插科打诨,颇富幽默趣味。 杂剧每本四折,演唱四套宫调不同的曲子。 这四套由一个演员主唱。 男主角叫正末,女主角叫正旦。 一些次要的角色被称为外末、外旦等,偶尔也唱一二支小令,从来不唱整套曲子。 杂剧盛行于元朝,明清渐趋衰微。 答: 杂剧是一种 __盛行于元朝,综合 “ 唱 ”“ 念 ”“ 做 ” 等表现手法,以主角的歌唱和念白为主的四折本传统戏剧样式。 __ 8. 阅读下面的材料 , 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话语 , 使前后文连贯 , 衔接合理 , 符合人物心理与性格。 (4 分 ) 导学号 41594015 清代某私塾先生有四个学生。 一天,当地来了戏班,四个学生都想去看戏。 先生见此情景便说: “ 我提一个问题,如果谁答得妙,我就允许谁去看戏。 我的问题是: ‘ 读书好还是看戏好。 ’” 学生甲不多想便说: “________” 先生生气地说: “ 你就知道玩。 ” 学生乙回 答:。20xx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1版含解析
相关推荐
A. lived B. live C. living ( ) 1 Let′s a home library. A. makes B. making C. make ( ) 1 I′ll be home 5 o′clock. A. in B. at ( ) 1 It′s more than twenty thousand kilometres . B. long C. much ( ) 1
先生离开我们了,但 “ 唐音 ” 永存,他的著作将永远流传,光照千古。 (摘编自张新科《霍松林: “ 唐音 ” 永存》 ) 7. 下列理解和分析 ,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 D ) A. 霍松林先生一生经历平淡而成就非凡 , 他教书生涯长达 70 多年 , 大多数的时间都在陕西师范大学度过 , 但他桃李满天下 , 且著作等身。 B. 霍先生在学术上有创始之功。 20 世纪 50
您读了多少书。 ”张华说:“我没有读过的书都是近二十年内的新书,如果是二十年以前的书,我早就全部读完了。 ”老人微笑着,拉着张华的手臂走到石壁下,忽然出现一道门可以走进石壁,路径比较宽,到了一个精致的屋舍,里边装了一万卷书。 张华问老人说:“这是些什么书。 ”老人说:“这是世上的历史书。 ”又到了一个房间,里面收藏的书籍更加丰富。 张华又问:“这里藏的什么书。 ”老人回答:“这是万国的历史书。
B. over ( ) 9. Did Robin see a film last weekend ? A. Yes, I did . B. No , he didn’t . C. No , he did . ( ) 10. Your hand is bigger than . A. my B. your 五.连线。 ( 10分) How did you know that ? 56cm.
________ Maths.. 5. I had some noodles for breakfast this morning. (对画线部分提问 ) ________ _________ you ________ for breakfast this morning? 6. He must walk on the pavement. (对画线部分提问 ) ________ ________
ing C. to fly ( ) 15. — Why can’t we eat these sweets? — Because they’re bad ________ our teeth. A. to B. for C. at ( ) 16. — ________ do you live? — I live near my school. A. What B. How C. Whe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