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检测:4诗经两首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也有在归途中的伤悲。 注意从这两个方面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 (1)“ 我 ” 是一位戍守边疆、保家卫国、思念家乡、退伍归来的士卒。 (2)“ 我 ” 深明大义 ,在国家遭遇外敌侵略时 ,舍生忘死。 “ 我 ” 又反对战争 ,渴望和家人团聚 ,过和平安定的生活。 9 清人方玉润评此诗时说 :“ 此诗之佳全在末章 ,真情实景 ,感时伤事 ,别有深情 ,非言可喻。 ” 请谈谈你的理解。 思路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评、诗论的理解 ,要求既有把握文本内容的能力 ,又要有鉴赏评价的能力。 参考答案 此诗末章运用对比的手法 ,“ 今 ” 与 “ 昔 ” 、 “ 往 ” 与 “ 来 ” 、 “ 杨柳依依 ” 与“ 雨雪霏霏 ” 对比 ,情景交融。 “ 莫知我哀 !” 则表明此悲无人慰、此痛无人解的痛苦心情 ,情感达到高潮。 (二 )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第 10~12题。 柏 舟 《诗经 邶风》 泛彼柏舟 ① ,亦泛其流。 耿耿不寐 ,如有隐忧。 微 ② 我无酒 ,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 ,不可以茹。 ③ 亦有兄弟 ,不可以据 ④。 薄言往愬 ,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 ,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 ,不可卷也 !威仪棣棣 ,不可选也 !⑤ 忧心悄悄 ⑥ ,愠于群小。 觏闵既多 ,受侮不少。 ⑦ 静言思之 ,寤辟有摽。 ⑧ 日居月诸 ,胡迭而微 ?⑨ 心之忧矣 ,如匪浣衣。 ⑩ 静言思之 ,不能奋飞 ! 注 ① 泛 (f224。 n):漂浮。 柏舟 :柏木做成的舟。 ② 微 :非 ,不是。 ③ 匪 :通 “ 非 ”。 鉴 :镜子。 茹 :容纳。 这两句是说 “ 我 ” 的心不能像镜子对于人影似的 ,不分好歹 ,一概容纳。 ④ 据 :依靠。 ⑤ 威仪 :容貌举止、尊严。 棣棣 :犹 “ 秩秩 ”, 雍容闲雅貌。 选 :屈服 ,退让。 ⑥ 悄悄 :苦愁状。 ⑦ 觏 (g238。 u):通 “ 逅 ”, 遭遇到。 闵 (mǐn):忧患。 这三句是说因为见怒于群小所以遭遇许多伤痛的事 ,受了不少侮辱。 ⑧ 这两句是说思考的时候越想越痛。 ⑨ 这两句问日月为何更迭晦蚀 ,而不能常常以光明照临世界。 言正理常常不能表白。 ⑩ 这两句言心上的烦恼不能清除 ,正如衣上的污垢清洗不掉。 10 俞平伯在《读诗札记》中评价这首诗 :“ 通篇措辞委婉幽抑 ,取喻起兴巧密工细 ,在朴素的《诗经》中是不易多得之作。 ” 那么 ,这首诗是怎样起兴的 ? 思路解析 这首诗在比兴手法的运用上和《诗经》的大多数诗篇一样 ,先言他物 ,然后引出诗歌要歌咏的对象。 “ 泛彼柏舟 ,亦泛其流 ” 是起兴语句 ,围绕这两句话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 这首诗用 “ 泛彼柏舟 ,亦泛其流 ” 起兴 ,意思是说柏舟顺水漂流 ,不知所止。 作者以。20xx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检测:4诗经两首版含答案
相关推荐
特 . 百倍于台而已哉 特 :只。 思路解析 A项 ,丽 :依附 ,靠近。 B项 ,名 :命名 ,称作。 C项 ,寻 :连续。 答案 D 9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 /得丧忽往而忽来者 /欤而或者欲以夸世 /而自足则过矣 /盖世有足恃者 /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 /而况于人事之得丧 /忽往而忽来者 /欤而或者欲以夸世 /而自足则过矣
,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当时思想的一个方面。 ,作者为客人指出了一条通向快乐的出路 :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 这段文字采用了反衬的手法 ,以客人的悲观衬托苏轼的豁达。 思路解析 这篇赋采用了主客问答的形式 ,表达作者对人生的看法 ,文中的 “ 客人 ” 和作者的话都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意识 ,故而 D项 “ 以客人的悲观衬托苏轼的豁达 ” 错误。 答案 D
彼黍离离 ,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 ,中心如醉。 知我者 ,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 ,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 彼黍离离 ,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 ,中心如噎 ⑥。 知我者 ,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 ,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 注 ① 选自《诗经 国风 王风》。 东周大夫行役经镐京地区 ,故宗庙宫室尽为黍稷。 他不禁悲悯西周的颠覆 ,彷徨不忍离开而创作此诗。 ② 行迈 :行走。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分) (二)荷包蛋 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在上边,一碗上边无蛋。 端上桌, 父亲问儿子 “ 吃哪一碗。 ” “ 有蛋的那一碗。 ” 儿子指着卧蛋的那一碗。 “ 让爸爸吃那碗有蛋的吧。 ” 父亲说, “ 孔融七岁能让梨,你 10岁了啦,该让蛋了吧。 ” “ 孔融是孔融,我是我
( 错 ) 三、计算( 42分) 直接写出得数( 12 分) 35247。 5= 7 86= 48 77= 49 42247。 6= 7 36247。 9= 4 64247。 8= 8 99= 81 36247。 6= 6 24247。 8= 3 26+3= 15 4+28= 20 81247。 9= 9。 ( 12 分) 17247。 8=2… 1 32247。 4=8 24247。 5=4…
的美景。 6 第二段描写 “ 塘上月色 ”, 这段文字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写出了什么特点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思路解析 作者先写月光 ,又写了月光下的叶子和花 ,基本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写作。 作者情感可以通过其对景物的喜爱感受到。 参考答案 从光到影、从上到下的顺序。 写出了塘上月色的素淡、朦胧之美。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 7 怎样理解 “ 酣眠固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