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九上琵琶行自学评估练习内容摘要:

法,饱含深情地赞叹了夜景的美丽,尤其是“可怜”一词和两个比拟句,不纯写景,而是情寓景中,工致入画,余味无穷。 D.白居易现存七百六十五首五、七言绝句,数量之多,唐人无出其右,但其中写景传情之上乘佳作,确乎太少了,但这首绝句却不失为白氏五、七绝中的力作。 《唐宋诗醇》评之曰,“写景奇丽,是一幅暮色秋江图。 ” 延伸拓展 白居易继承儒家传统美学思想,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 他认为诗歌所以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是由诗歌的本质决定的,即“诗言志”这个命题。 所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所谓“大凡人之感二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概括起来,也还是“ 诗言志”这三个字。 正是诗歌的这种本质,决定了它还可以普遍地感动人心,同时也决定了通过它可以见国风之盛衰,闻王政之得失,知人情之哀乐,从而收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上下交和”、“内外胥悦”的社会效果。 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心,显然是以《乐记》和《毛诗大序》为代表的儒家传统观点。 但是,白居易终究生活在唐代,而不是生活在先秦和汉代。 魏晋南北朝以来美学思想发展的新潮流不可能不对他发生影响。 他在论证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时,和孔颖达一样突出强调诗歌抒情的特性,这就是时代在他身上打下的烙印。 还有一 点值得注意。 白居易从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大前提出发,引出一个结论,就是统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