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20xx_20xx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内容摘要:
像;③既有精 子又有卵细胞的形成图像。 解题时首先要界定好是哪一种情况,界定方法如下: (1)题干中信息提示,若题干中告诉是雄性动物体内或精巢 (睾丸 )中发生的细胞分裂,则界定为情况①;若告诉是雌性动物或卵巢内进行,则为情况②;未提示考虑情况③。 (2)据图像特点分析 若不均等分裂,一定是情况②;若减Ⅰ后期均等分裂,一定是情况①;若减Ⅱ后期均等分裂则应是情况③。 23. 培养人细胞与小鼠细胞的融合细胞发现,细胞会随机丢失来自人细胞的染色体,将分离出的杂种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继续培养,获得 A、 B、 C三细胞株。 各细胞株内含有的 人染色体如右表,测定各细胞株中人体所具有的五种酶的活性。 结果是:① B株有 a酶活性;② A、 B、C株均有 b酶话性;③ A、 B株有 c酶活性;④ C株有 d酶活性;⑤ A、 B、 C株均无 e酶活性。 若人基因的作用不受鼠基因的影响,则支配 a、 b、 c、 d和 e 酶合成的基因依次位于哪条染色体上 ( ) 细胞株 人染色体编号 1 2 3 4 5 6 7 8 A株 + + + + B株 + + + + C株 + + + + (“ +”有 ,“ ”无) A. 5 B. 8 C. 1 D. 6 【答案】 B 【解析】 分析表格: B株有 a酶活性, A株和 C株不含 a酶活性,说明控制 a酶合成的基因位于 B株有,而 A、 C株没有的染色体上,即 6 号染色体上; A、 B、 C 株均有 b 酶话性,说明控制 b酶合成的基因位于 A、 B和 C株共有的染色体上,即 1号染色体上; A、 B株有 c酶活性,而 C株没有 c酶活性,说明控制 c酶合成的基因位于 A和 B株共有,而 C株没有的染色体上,即 2号染色体上; C株有 d酶活性,而 A和 B株没有 d酶活性,说明控制 d酶合成的基因位于 C株有,而 A和 B株没有的染色体上,即 7号染色体上; A、 B、 C株均无 e酶活性,说明 A、 B和 C 株均没有控制 e酶合成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即 8 号染色体上。 ① B 株有 a酶活性, A 株和 C株不含 a 酶活性,说明控制 a酶合成的基因位于 B株有,而 A、 C 株 没有的染色体上,即 6号染色体上; ② A、 B、 C株均有 b酶话性,说明控制 b酶合成的基因位于 A、 B和 C株共有的染色体上,即 1号染色体上; ③ A、 B株有 c酶活性,而 C株没有 c酶活性,说明控制 c酶合成的基因位于 A和 B株共有,而 C株没有 的染色体上,即 2号染色体上; ④ C株有 d酶活性,而 A和 B株没有 d酶活性,说明控制 d酶合成的基因位于 C株有,而 A和 B株没有的染色体上,即 7号染色体上; ⑤ A、 B、 C株均无 e酶活性,说明 A、 B和 C株均没有控制 e酶合成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即 8号染色体上 ;所以选 B。 【考点定位】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24. 蜜蜂的雄峰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雄峰在产生精子时染色体数目不减半。 蜂王和一雄峰杂交后,让 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产生的 F2中,雄峰基因型有 AB、 Ab、 aB、 ab四种,雌蜂的基因型有 AaBb、 Aabb、 aaBb、 aabb 四种,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 A. aabb AB B. AaBb Ab C. AAbb aB D. AABB ab 【答案】 A 【考点定位】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 DNA的规律性变化 【名师点睛】注意: 雄蜂是属于单倍体,由未受精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成的,所以它的染色体就没有同源染色体,能产生精子的是工蜂 ; 蜂王(雌蜂)产生受精的和未受精的两种卵,由受精卵发育成雌性个体 蜂王和工蜂,由未受精卵发育成雄蜂。 25. 某种鹦鹉羽毛颜色有 4种表现型:红色、黄色、绿色和白色 ,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分别用 A/a、 B/b表示),且 BB 对生物个体有致死作用。 将绿色鹦鹉和纯合黄色鹦鹉(亲本)杂交, F1代有两种表现型,黄色鹦鹉占 50%,红色鹦鹉占 50%;选取 F1中的红色鹦鹉进行互交,其后代中有上述 4 种表现型,这 4 种表现型的比例为: 6﹕ 3﹕ 2﹕ 1,则亲本基因型组合是( ) A. aaBB AAbb B. aaBb AAbb C. AABb aabb D. AaBb AAbb 【答案】 B 【考点定位】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名师点睛】本题关键在于根据题目中表现型比例“ 6:3:2:1”与正常表现型比例 “ 9A_B_:3A_bb: 3aaB_: 1aabb”,联想到有致死情况的存在。 26. 在一个具有 1000个碱基对的 DNA分子片段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 42%,若其中一条链的胞嘧啶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24%、胸腺嘧啶占 30%,则另一条链上,胞嘧啶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如果该片段连续复制两次,需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 ( ) %, 1740 %, 870 %, 1740 %, 870 【答案】 C 【解析】 因为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 42%,由于 A=T,则 A=T=21%, G=C=29%. 设这条 DNA 分子的碱基数量是 2a,则第一条链上胞嘧啶数量设为 C1,第二条链上胞嘧啶的数量为 C2,则( C1+C2) 247。 2a=29% ,则 C2247。 a=34% ,也就是另外一条链上胞嘧啶的含量是 34%;如果该片段连续复制两次,需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 22— 1) 1000 2( 142%)247。 2=1740;所以选 C。 【考点定位】 DNA的 结构组成特点和 DNA的复制 【名师点睛】 有关 DNA碱基的计算 根据 A= T、 G= C,图示如下: 27. 将大肠杆菌在含有 15N标记的 NH4Cl培养液中培养后,再转移到含有 14N的普通培养液中培养, 8小时后提取 DNA进行分析,得出含 15N的 DNA占总 DNA的比例为 1/16,则大肠杆菌的分裂周期是 ( ) A. 2小时 B. 4小时 C. D. 1小时 【答案】 C 【考点定位】 DNA复制 28. 分析一个 DNA分子时,发现含有 30%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因此可知该分子 中一条链上鸟嘌呤含量最大值可占此链碱基总数的( ) % % % % 【答案】 C 【解析】 在一个 DNA分子中,有 30%的脱氧核苷酸含有腺嘌呤,即 A=3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T=A=30%,则 C=G=50%30%=20%.该 DNA分子中鸟嘌呤所占的比例为 20%,则该分子中一条链上鸟嘌呤占此链碱基总数的比例为: 0~ 40%。 所以该分子中一条链上鸟嘌呤含量的最大值可占此链碱基总数的 40%, 选 C。 【考点定位】 DNA的分子结构特点 29. 下图中 a、 b、 c构成了化合物 m。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可形成 m中的一种 m都为 4种 c交替连接,构成遗传物质的基本骨架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进行彻底水解,产物为 8种化合物 【答案】 A 【考点定位】核苷酸的相关知识 30. 下图 1中的噬菌斑(白色区域),是在长满大肠杆菌(黑色)的培养基上,由一个 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不断裂解细菌产生的一个不长细菌的透明小圆区,它是检测噬菌体数量的重要方法之一。 现利用培养基培养并连续取 样的方法,得到噬菌体在感染大肠杆菌后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图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基中加入含 35S或 32P的营养物质 ,则放射性先在细菌中出现 ,后在噬菌体中出现 B.曲线 a~ b段,细菌内正旺盛地进行噬菌体 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C.曲线 b~ 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噬菌体共繁殖了 10 代 D.限制 c~ d段噬菌斑数量增加的因素最可能是绝大部分细菌已经被裂解 【答案】 C 【解析】 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寄生在在活细胞才有生命特征,所以放射性先在细菌中出现,后在噬菌体中出现, A 正确;曲线 a~ b 段,噬菌斑没有增加,说明细菌体内正旺盛地进行噬菌体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等过程, B 正确;曲线 b~ c 段所对 应的时间内噬菌斑数量增长了 10倍,但并不表示噬菌体共繁殖了 10代,因为噬菌体数量是呈指数倍数增长的, C错误; d~ e段噬菌斑数量不再增加,原因可能是绝大部分细菌已经被裂解,噬菌体失去寄生场所, D正确。 【考点定位】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 【名师点睛】 赫尔希、蔡斯的实验过程及结果 1.实验思路及方法 S是蛋白质特有的元素, P几乎都存在于噬菌体 DNA分子中,用放射性同位素 32P和 35S分别标 记 DNA和蛋白质,直接地单独地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2.标记噬菌体 用分别含 35S 和 32P 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培养的细菌培养 T2噬菌体,分别得到蛋白质被35S标记和 DNA被 32P标记的噬菌体。 3.侵染实验结果及分析 分组 结果 结果分析 对比实验(相互对照 ) 含 32P噬菌。山东省济宁市20xx_20xx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相关推荐
( 2)补全条形统计图,并 填空:听音乐的 人, 扇形统计图中 “ 体育活动 C” 所对应的圆心角度数 ; 座号 ( 3)若喜欢 “ 交流谈心 ” 的 5名同学中有三名男生和两名女生;老师想从 5名同学中任选两名同学进行 交流,用树状图或列表法求选取的两名同学都是女生的概率. 26. (本小题满分 9分 ) 如图,已知点 A( 5, 0), B( 0, 5),把一个直角三角尺 DEF放在
图一 安徽 凤阳小岗村 图 二 邓 小平 南方讲话 图三 深圳拓荒牛 14.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指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 新中国成立至今,不断的创新推动我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下列表述 不正确的是 政策解决民族问题 B.“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促进了 经济的发展 C.“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实现了香港、 澳门
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B.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C.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21.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90%以上来源于 Na+和
碳原子。 下列分子中指定的碳原子(用*标记)不属于手性碳原子的是 A.苹果酸 B.丙氨酸 CH 3 CH COOHNH2 C.葡萄糖 D.甘油醛CHCH2CHOOHOH 下列化合物分子中,在核磁共振氢谱图中能给出三种信号的是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 二
I always play soccer. 63. A. I go shopping twice a week. B. I watch TV two hours a day. C. I study every evening. D. I exercise four times a week. 64. A. Of course B. Really C. That’s too bad. D. How
) A. a和 b为一个细胞周期 B. c段结束 DNA含量增加一倍 C. 遗传物质平分一般发生在 d段 D. b和 c为一个细胞周期。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甲→乙的过程发生在分裂间期,此期需要 DNA聚合酶、 RNA聚合酶参与相关物质的合成 B. 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存在丁时期图形 C. 秋水仙素作用的时期存在丁→戊的过程中,使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