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20xx届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内容摘要:

的电流,电压表测电源电压,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与电源电压都相等,所以 U=U1=U2, 由欧姆定律知, R2支路电流不变; P向右移动,变阻器连入阻值变大,由欧姆定律知, R1的电流变小,即 A1示数变小.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路之和,所以干路电流变小,即 A示数变小,所以 V表与A表比值变大. 故答案为: 变小;变大. 9.小华利用如图实验装置来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 1)小华是通过观察 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 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 2)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填写两点): ① 电流大小 ; ② 线圈匝数 . ( 3)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上述两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采用 控制变量 法. ( 4)以下利用电磁铁特点工作的是 C (填写序号). A.电子验钞机 B.模型电动机 C.电磁继电器 D.手摇发电机. 【考点】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 【 分析】 ( 1)要知道转换法在此实验中的应用. 知道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是通过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体现的.吸引的大头针越多,说明电磁铁的磁性越强;吸引的大头针越少,说明电磁铁的磁性越弱. ( 2)要掌握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线圈中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铁芯的大小. ( 3)对于某个量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时,我们想研究其中一个因素的影响情况,一般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 ( 4)知道电磁继电器是利用电磁铁的原理工作的,其主要组成部分是电磁铁. 【解答】 解:( 1)实验中时通过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判断电磁 铁磁性强弱的. ( 2)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线圈中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及铁芯的情况有关. ( 3)由于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上述两个因素的关系时,故我们在探究时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如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时就应用到了该方法; ( 4)电子验钞机主要是利用荧光进行检测的,所以 A不符合题意. 模型电动机是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所以 B不符合题意. 电磁继电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电磁铁,是利用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的原理工作的.所以 C符合题意. 手摇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所以 D不符合 题意. 故选 C. 故答案为:( 1)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 2)电流大小;线圈匝数;( 3)控制变量;( 4)C. 10.图所示为一种温度自动报警器的原理图.在水银温度计里封入一段金属丝.既可以进行高温报警(即温度达到或超过设定的温度时报警),也可以进行低温报警(即温度低于设定的温度时报警).请你根据上面的介绍,并结合图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 1)水银温度计在电路中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开关 ; ( 2)若设定报警灯为红色,正常状态指示灯为绿色,该装置设定为高温报警时,则灯 L2应为 红 色.(选填: “ 红 ” 或 “ 绿 ” ) ( 3)若设定报警灯为红色,正常状态指示灯为绿色,该装置设定为低温报警时,则灯 L1应为 红 色.(选填: “ 红 ” 或 “ 绿 ” ) 【考点】 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分析】 当水银柱到达金属丝的下端时,电磁铁所在的控制电路接通,电路中有了电流,电磁铁有了磁性,向下吸引衔铁,使衔铁向下运动,从而带动动触点向下运动,使得对应电路工作. 【解答】 解:( 1)当水银柱到达金属丝的下端时,电磁铁所在的控制电路接通,电路中有了电流,电磁铁有了磁性,向下吸引衔铁,使衔铁向下运动,从而带动动触点向下运动,使得对应电路工作 .故此装置中的水银温度计在电路中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开关; ( 2)据图能看出,且该装置设定为高温报警时,若是设定报警灯为红色,正常状态指示灯为绿色,故在电磁铁没有磁性时, L1工作,故该灯是绿灯;若电磁铁有磁性时,则灯 L2工作,故该灯是红色; ( 3)据图能看出,且该装置设定为低温报警时,若是设定报警灯为红色,正常状态指示灯为绿色,故在温度较高时电磁铁有磁性,此时 L2工作,故该灯是绿灯;若温度降低,电磁铁失去磁性,即此时报警,且此时灯 L1工作,故该灯是红色; 故答案为:( 1)开关; ( 2)红; ( 3)红. 二、 选择題:(每題 3分,共 30分) 11.下列物理量中,以科学家的名字焦耳作为单位的物理量是( ) A.电压 B.电流 C.电功 D.电阻 【考点】 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分析】 根据对电压、电流、电功、电阻单位的掌握解答此题. 【解答】 解:电压的单位是:伏特( V);电流的单位是安培( A);电功的单位是焦耳( J);电阻的单位是欧姆( Ω ). 故选 C. 12.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变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体温度不变,它的内能可能增加 B.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 C.物体温度升高, 它的内能可能减少 D.物体温度降低,可能是物体放出了热量 【考点】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分析】 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内能与物体的温度、质量以及状态有关. 【解答】 解: 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 A正确. B、物体温度升高,可能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对它做了功.故 B正确. C、物体温度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因此内能增大.故 C错误. D、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可能放出了热量,也可能对外做了功.故 D正确. 故选 C. 13. “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 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很小 【考点】 扩散现象;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析】 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 【解答】 解: A、物体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有引力,所以该选项不正确. B、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所以该选项不正确. C、能闻到淡淡梅花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该选项正确.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所以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 C. 14.如图所示,额定电压为 110V的 A、 B两盏电灯,额定功率分别为 100W和 25W.把它们接到 220V的电路上,欲使它们都能正常发光且电路消耗的电能最少,正确的电路是( ) A. B. C. D. 【考点】 电功率的计算;电阻的串联;电阻的并联. 【分析】 ( 1)根据串联电路电阻的分压特点可知,电压相等时,电阻也要相等. ( 2)已知电源电压相等,根据公式 P= 可知,电路中电阻越大.消耗的功率就越小,先根据公式 R= 分别求出灯泡 A和灯泡 B的电阻,再求出 A、 B、 C图总电阻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 解:根据公式 P= 可知,灯泡 A的电阻 RA= = =121Ω ,灯泡 B的电阻 RB= = =484Ω . A、图是灯泡 A和可变电阻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电阻的分压特点可知,要使灯泡 A正常工作,则上面可变电阻接入电路的阻值为 121Ω ,即该支路的总电阻为 242Ω ,同理下边支路的总电阻为 968Ω ,由 = + 可得,此时并联电路的总电阻为 R= ; B、图 是灯泡 A和灯泡 B并联后又与可变电阻串联,灯泡要想正常工作,必须满足灯泡 A与灯泡 B并联后和可变电阻 R的阻值相等;由 = + 可得灯泡 A和灯泡 B并联后的电阻 R并 = ,此时电路的总电阻为 R=2R 并 =2 = ; C、图是灯泡 B和可变电阻并联后又和灯泡 A串联,灯泡要想正常工作,必须满足灯泡 B与可变电阻并联后和灯泡 A的电阻相等;串联电路,电阻越串越大;灯泡 A和灯泡 B正常工作时,此时电路的总电阻为 R=2RA=2 121Ω=242Ω ; D、图是灯泡 A和可变电阻并联后又和灯泡 B串联,灯泡要想 正常工作,必须满足灯泡 a与可变电阻 R并联后和灯泡 b的电阻相等;但并联电路中,电阻越并越小,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所以此电路中灯泡 A和灯泡 B不能正常工作,故 D不正确; 根据公式 P= 可知,电路电阻越大,消耗的功率就越小,比较 A、 B、 C图可知, C图的总电阻大,消耗的功率最小, 故选 C. 15.如图所示的四个装置中,能说明电磁感应现象的是( ) A. B. C. D. 【考点】 电磁感应. 【分析】 电磁感应现象是指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在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根据这一现 象要求,对照图中各自的装置特点来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 解: A、图中有电源,这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装置,不合题意; B、这是通电导体周围产生磁场,使小磁针发生偏转,是电流的磁效应实验,不合题意; C、图中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用电流表来观察电流的变化,这是电磁感应的装置,符合题意; D、图中的装置中有电源,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是电动机的原理,不合题意. 故选 C. 16.下列四幅图中,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标注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 安培定则 . 【分析】 在四个选项中,直接告诉了螺线管的绕向和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利用安培定则即可确定螺线管的磁极标注是否正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