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下第九章浮力和升力单元测试题内容摘要:
入水中后橡皮泥立即沉入水底;他取出橡皮泥将其捏成船状再放入水中,"泥船"却漂浮在水面上,他是利用了 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此时"泥船"所受的浮力为 N 1 如图 9,体积相同的氢气球和空气球,释放前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是 ______ _ ;刚释放时,氢气球上浮,而空气球却浮不起来,这是因为氢气球所受浮力 它所受重力,空气球所受浮力 它所受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质量相同的两个实心正方体 A和 B,如图 10甲所示,将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它们对地面产生的压强 PA PB。 当将它们放入水中后分别静止在如图 10 乙所示的位置,则它们受到水的浮力 FA FB(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图 6 图 7 图 8 图 10 图 9 1云 南 的木制玩具闻名全国,他们制作的木制玩具鸡蛋几乎无法用肉眼辨别出真假。 现有一个生的真鸡蛋和一个木制玩具鸡蛋,在不损坏鸡蛋的前提下,请你写出一种区别它们的方法。 1 把重 5 N、密度为 0. 9 103 kg/ m3的实心物体投入水中.当物体静止时,物体处于 状态 (填“漂浮 、“悬浮”或“沉在水底 ),物体所受的浮力是 N,物体排开的水重是 N。 (水的密度为 103 kg/ m3) 18. 用一弹簧测力计挂着一实心圆柱体,圆柱体的底面刚好与水面接触 (未浸入水 ),如图11(甲 ),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图 11(乙 )所示是弹簧测力计示数随圆柱体逐渐浸人水中深度的变化情况,则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 ;圆柱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是 Pa。 1 如图 12,展示了一个广为人知的 历史故事 —— “曹冲称象”.曹冲运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巧妙地测出了大象的体重.请你写出他运用的与 浮力 . . 相关的两条知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 12 三、实验探究: ( 16 分) 图 13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粤沪版物理八下第九章浮力和升力单元测试题
相关推荐
此可知酒精的密度比水的密度 _______.(填大、小、相等) 1由不同材料制成的甲、乙两个实心物体,它们的质量之比为 2∶ 1,体积之比为 3∶5,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________. 1 的水的质量是 ________千克,它完全结冰后的体积是 _______ . ( = 千克/ ) [来源 :学 amp。 科 amp。 网 Zamp。 Xamp。 Xamp。 K] 1 制造飞机应选用密度
其中、拉力做功 ,重力做功 ,拉力的功率是。 1跳伞运动员在空中打开降落伞后,匀速下落的过程中,他的动能 ,势能 ,机械能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一个水桶掉到了井里,在打捞水桶的过程中,则对水桶做的功叫做 功,对水做的功叫 功,对水桶和水一共做的功叫 功。 1 高空抛物现象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 据报道:一个 30g的鸡蛋从 18楼抛下来就可以砸破行人的头骨,从
中传播速度为 m/、频率的关系为:波速 =。 所以,频率较大的电磁波的波长。 3.在电磁波传播过程中, 距离叫做电磁波的波长,它的基本单位是 m. ,他看到选台指针在指示盘的 105Hz 处,这表示收听节目信号的频率是 Hz,波长为 m,属于 波段。 二、 选择题 5. 手机是现代人们最常用的通信工具之一,手机间通话和收发信息是利用( ) 6. 下列设备与电磁波的应用有关的是( ) 三、
(二) 进行新课 一 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何知道小灯泡的电功率呢。 二 进行猜想: 猜想: 1. 可以根据生产厂家在灯泡上的铭牌直接读出 2. 可以用电能表和秒表由 P=W/t 间接求出电功率。 (若学生猜想出此方法,立即给于鼓励并用多媒体展示给大家这种测量方法,若没有思考出,则作为课后习题) 3. 可以用电流表,电压表,根据 P=UI 间接求出电功率。 (过渡)师:大家说的都非常好
) A, L1亮, L2不亮 B, L1的线烧断 C.导线被烧断 D,电池被烧坏 9,如图所示的是理发用的电吹风的电路图,电动机符号为 M,则下列对选择开关和电路连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开关放在“热”时, M 与电热丝串联 B. B.开关放在“热”时, M 与电热丝并联 C. 开关放在“冷”时, M 处于短路 D. D.开关放在“停”时, M 被短路 10,关于 家庭电路
、鸡蛋的硬度 B、观众的人数 1 C、玻璃板与鸡 蛋的接触面积 D、鸡蛋的价格 1 乒乓球的反弹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你的猜想.(方案不一定非常完美,但因包含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1 提出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猜想与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