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情感调动学生积极性内容摘要:

运用情感调动学生积极性 运用情感调动学生积极性宁城县甸子总校徐广智内容摘要:文章围绕“语文课的情感创设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这一中心展开论述,主要从以下四方面来谈:(一) 、创设交流情境,引发学生情感;(二) 、借助媒体教学,调动学生情感;(三) 、创设质疑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四) 、凭借角色体验,抒发学生情感。 情感在教育中之所以产生并发挥出很大功效,首先在于它对人的认识活动具有内省作用。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联的,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一定情感的诱发下产生的。 其次,情感还在于它具有感染作用和迁移的功能。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感染,形成共鸣的。 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能改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倾向性。 这说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教育者自身的信念、品格对学生的影响。 但是,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教师面无表情,语言平淡,教学方法单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缺乏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交流、沟通。 试想,你的教未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怎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又从何谈起呢。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旧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要从建立新的教学方法入手,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教学以教材为凭借,以情感为纽带,以形象为中介,以发展语言为目的的指导思想来组织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各种有声有色、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的心灵发生教师所期待的变化,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创设交流情境,引发学生情感青少年有好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广阔的舞台。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学习,有利于思维的活跃。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创设多种形式的交流情境,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孔乙己是初中语文教材的传统名篇,含蓄深刻,重点多,难点多,妙处多,如何教是个难题,逐个问题学,烦琐零碎,学生乏味。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先让学生自读,给孔乙己填写个履历表,问题一提出,学生先是惊奇,然后便情趣高涨,立即翻书阅读,有了疑问就分组合作讨论,几乎所有问题都自己解决了,教师稍做点拨即可,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再如学习故宫博物院这课,教师要求学生在阅读时画出故宫博物院的草图,学生情趣盎然,边读边画边讨论,很快形成了完整的画面,既理解了文义,又掌握了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 这些情境的设置之所以成功,在于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教育观,保证了学生有足够的读书、理解和消化的时间,不仅学会了知识,还体现了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感到非常有趣。 二、借助教学媒体,调动学生情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获取各种信息的,课堂上借助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语言文字所反映的那活生生的事物,引导学生欣赏祖国山河的绚丽多彩,体验感人场面的扣人心弦,感悟人物的栩栩如生,学生便有感而发,情绪大振,激情奔放。 在学初中课文雪和三峡等文章时,展示多媒体课件:显示雪景和三峡的险境,课件的展示一下子吸引了学生,这时,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再通过读课文,观察课件,仿佛置身于文字叙述的环境之中,去体会文章的内涵。 思维活跃,答案众说纷纭,富有新意又紧扣中心。 由此可见,借助现代化媒体辅助教学,刺激了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认识活动。 使抽象变得具体,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创新,从而达到了教学过程的优化。 三、创设质疑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大多被动接受知识,很少主动参与,学生被限制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使他们的创新精神受到不同程度的压抑与扼制,这种消极的情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独立思考的空间。 如在学习台阶一文中,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父亲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新屋的。 新屋造好了,父亲怎样了。 ”等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分组合作,共同探讨,得出正确的评价观点,这样有助于学生获得真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有疑问才会进一步去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的固有需要”可见,创设质疑情境是促使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有力手段。 要以人为本,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不强求一致,勇于创新,勇于质疑,勇于发现问题,大胆发问,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究”发展,才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四、凭借角色体验,抒发学生情感角色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活动,学生阅读教材的过程,也就是情感“蓄积”的过程,根据课文的特点,让学生扮演角色入情入境地去演一演,通过角色的体验,把“蓄积”的情感尽情地抒发出来。 角色体验的过程,伴随着思维的过程,也是情感丰富的过程。 如学石壕吏这首诗时,学生在熟读、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分组合作编成一段小话剧,再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表演。 通过对“有吏夜捉人”的形象表演,揭露了官吏横暴,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难,激发了学生对黑暗社会的痛恨。 通过角色的体验,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知识。 无论是在视觉上,还是听觉上以及精神、智力上,都获得了满足,从而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同时把学生的情感也推向了新的境界。 教育家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 ”总之,创设情境,增强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性趣,生活是思维的源泉,生活处处有学习。 我们要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进行教学,情因境生,境为情设,情境和谐统一,使师生双方心心相印,情通意达,让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