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20xx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含解析内容摘要:

的量比 2: 1加入烧瓶中,再滴入少量 H2SO4溶液并用水溶解、加热,产生棕黄色气体 X,反应后测得 NaClO3和 Na2SO3恰好完全反应.则 X为( ) A. ClO2 B. Cl2O C. Cl2 D. Cl2O3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 NaClO3和 Na2SO3按物质的量比 2: 1加入烧瓶中,再滴入少量 H2SO4溶液加热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守恒来分析. 【解答】解:因 NaClO3和 Na2SO3按物质的量比 2: 1加入烧瓶中,再滴入少量 H2SO4溶液加热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Na2SO3作还原剂, S元素的化合价由 +4价升高 为 +6价, 设 X中 Cl元素的化合价为 x,由电子守恒可知, 2 ( 5﹣ x) =1 ( 6﹣ 4),解得 x=+4, A、 ClO2中, O为﹣ 2价,由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则 Cl为 +4价,故 A正确; B、 Cl2O中, O为﹣ 2价,由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则 Cl 为 +1价,故 B错误; C、 Cl2中, Cl元素的化合价为 0,故 C错误; D、 Cl2O3中, O为﹣ 2价,由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则 Cl为 +3价,故 D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守恒的计算,明确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氯元素 的化合价降低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短周期的三种元素分别为 X、 Y和 Z,已知 X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 Y元素原子的 M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 K层和 L层电子总数的一半, Z元素原子的 L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比 Y元素原子的 L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少 2个.则这三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式不可能是( ) A. X2YZ4 B. XYZ3 C. X3YZ4 D. X4Y2Z7 【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分析】短周期的三种元素分别为 X、 Y和 Z. Y元素原子的 M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它 K层和L层电子总数的一半,则其 M层电子数 为 5,故 Y为 P元素; Z元素原子的 L电子电子数比 Y元素原子的 L电子层上电子数少 2个,则 Z元素 L层有 6个电子,故 Z为 O元素; X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则 X处于 ⅠA 族,判断可能的化合价,根据化合价可判断可能的化学式. 【解答】解: Y元素原子的 M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它 K层和 L层电子总数的一半,则 M层有5个电子,故 Y为 P元素,为 + +5价等; Z元素原子的 L电子电子数比 Y元素原子的 L电子层上电子数少 2个,则 Z元素 L层有 6个电子,故 Z为 O元素,为﹣ 2价, X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则 X处于 ⅠA 族, X+1价. A. Y元素化合价为 +6价,不符合,故 A错误; B. XYZ3中 Y元素化合价为 +5价,符合,故 B正确; C. X3YZ4中 Y元素化合价为 +5价,符合,故 C正确; D. X4Y2Z7中 Y元素化合价为 +5价,符合,故 D正确.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注意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推断元素种类,并结合化合价判断可能的化合物,题目难度不大. 10.有机物甲的分子式为 C9H18O2,在酸性条件下甲水解为乙和丙两种有机物,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同质量的乙和丙的蒸气所占体积相同,则甲可能结构有( ) A. 8种 B. 14种 C. 16种 D. 18种 【考点】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辨识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 【专题】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有机物分子组成通式的应用规律. 【分析】有机物甲的分子式应为 C9H18O2,在酸性条件下甲水解为乙和丙两种有机物,则有机物甲为酯.由于同质量的乙和丙的蒸气所占体积相同,说明乙和丙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因此酸比醇少一个 C原子,说明水解后得到的羧酸含有 4个 C原子,而得到的醇含有 5个 C原子,判断 5碳醇属于醇的同分异构体, 4碳羧酸属于羧酸的异构体数目.据此判断有机物甲的同分异构体数目. 【 解答】有机物甲的分子式应为 C9H18O2. 解:有机物甲的分子式应为 C9H18O2,在酸性条件下甲水解为乙和丙两种有机物,则有机物甲为酯.由于同质量的乙和丙的蒸气所占体积相同,说明乙和丙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因此酸比醇少一个 C原子,说明水解后得到的羧酸含有 4个 C原子,而得到的醇含有 5个 C原子. 含有 4个 C原子的羧酸有 2种同分异构体: CH3CH2CH2COOH, CH3CH( CH3) COOH. 含有 5个 C原子的醇的有 8种同分异构体: CH3CH2CH2CH2CH2OH, CH3CH2CH2CH( OH) CH3, CH3CH2CH( OH) CH2CH3; CH3CH2CH( CH3) CH2OH, CH3CH2C( OH)( CH3) CH3, CH3CH( OH) CH( CH3) CH3, CH2( OH) CH2CH( CH3) CH3; CH3C( CH3) 2CH2OH. 所以有机物甲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有 28=16 . 故选: C. 【点评】考查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难度中等,清楚饱和一元醇与少一个 C原子的饱和一元羧酸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是解题关键. 11.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 2CO32﹣ +SO2+H2O=2HCO3﹣ +SO32﹣ B.金属铝溶于盐酸中: Al+2H+=Al3++H2↑ C.硫化钠溶于水中: S2﹣ +2H2O=H2S↑+2OH ﹣ D.碳酸镁溶于硝酸中: CO32﹣ +2H+=H2O+CO2↑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 A.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亚硫酸钠; B.电子不守恒、电荷不守恒; C.水解反应为可逆反应,第一步水解生成硫氢根离子和 OH﹣ ; D.碳酸镁不溶于水,在离子反应中应保留化学式. 【解答】解: A.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的离子反应为 2CO32﹣ +SO2+H2O═2HCO 3﹣ +SO32﹣ ,故 A正确; B.金属铝溶于盐酸中的离子反应为 2Al+6H+=2Al3++3H2↑ ,故 B错误; C.硫化钠溶于水中的离子反应为 S2﹣ +H2O HS﹣ +OH﹣ ,以第一步水解为主,故 C错误; D.碳酸镁溶于硝酸中的离子反应为 MgCO3+2H+=Mg2++H2O+CO2↑ ,故 D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发生的反应是解答的关键,并注意水解为可逆反应,在离子反应中应保留化学式的物质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12.质量分数为 a的某物质的溶液 m g与质量分数为 b的该物质的溶液 n g混合后,蒸发掉p g水.得到的溶液每毫升质量为 q g,物质的量浓度为 c.则溶质的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B. C. D.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首先求蒸发掉 Pg水后溶质质量分数为: ,再根据 c= 的公式变形计算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答】解:蒸发掉 Pg水后溶质质量分数为: , 根据 c= 可知,溶质的摩尔质量M= = g/mol= g/mol. 所以溶质的相对 分子质量为 g/mol. 故选: C. 【点评】考查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计算等,难度中等,注意公式的灵活运用. 13.用惰性电极进行电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稀硫酸溶液,实质上是电解水,故溶液 pH不变 B.电解稀氢氧化钠溶液,要消耗 OH﹣ ,故溶液 pH减小 C.电解硫酸钠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2 D.电解氯化铜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1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 A、根据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 是否变化判断; B、根据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是否变化判断; C、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判断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D、根据离子的放电顺序判断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再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判断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解答】解: A、电解稀硫酸时,实质上是电解水,溶剂的质量减少,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溶液的浓度增大,氢离子的浓度增大,溶液的 PH 值变小,故 A错误. B、电解稀氢氧化钠溶液时,实质上是电解水,溶剂的质量减少,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溶液的浓度增大,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增大,溶液的 PH 值变 大,故 B错误. C、电解硫酸钠溶液时,实质上是电解水,阴极上氢离子的电子生成氢气,阳极上氢氧根离子失电子生成氧气,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所以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1,故 C错误. D、电解氯化铜溶液时,阴极上铜离子得电子生成铜,阳极上氯离子失电子生成氯气,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1,故 D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以电解原理为载体考查了电解时溶液中离子的放电顺序及溶液 PH 是否变化,电解类型有:电解水型,如电解稀硫酸溶液;电解电解质型,如电解氯化铜溶液; 电解电解质和水型,如电解氯化钠溶液. 14.在甲烧杯中放入盐酸,乙烧杯中放入醋酸,两种溶液的体积和 pH 都相等,向两烧杯中同时加入质量不等的锌粒,反应结束后得到等量的氢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烧杯中放入锌的质量比乙烧杯中放入锌的质量小 B.两烧杯中参加反应的锌等量 C.甲烧杯中的酸过量 D.反应开始后乙烧杯中的 c( H+)始终比甲烧杯中的 c( H+)小 【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 pH专题. 【分析】 A.醋酸浓度大,等体积的两种酸,醋酸的物质的量大于盐酸,产生等 量的氢气,醋酸中锌的量要少与盐酸中锌的量; B.根据转移电子相等判断; C.盐酸的浓度小,生成等量的氢气,盐酸完全反应; D.反应开始后,醋酸持续电离. 【解答】解: A.在体积和 pH都相等的盐酸和醋酸中,已提供的 H+的浓度和其物质的量相等,但由于醋酸是弱酸,只有部分电离,盐酸是强酸,已经完全电离,所以可提供的 H+的物质的量显然是醋酸大于盐酸,与足量的锌反应时,消耗锌的质量是醋酸大于盐酸,要使两种酸中生成的氢气的量相等,则在醋酸中加入的锌粒质量应较小,盐酸中加入的锌粒质量较大,故A错误; B.醋酸和盐酸都是一 元酸,生成等量的氢气时转移电子数相等,所以消耗的锌的质量相等,故 B正确; C.当加入的锌粒质量不等而产生等量的氢气时,说明参加反应的锌粒相等,乙烧杯中醋酸一定有剩余,故 C错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