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内容摘要:

不可无“我” 钱谷融 ① 艺术活动,不管是创作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 在艺术活动中,要是抽掉了“我”,抽去了个人 的思想感情,就不成为一种艺术活动,也就不会有感染人、影响人的艺术效果了。 ② 当然,离不开“我” ,并不是只有“我”。 “我”是时时处在“非我”的包围影响中的“我”。 所谓“非我”,就 是“我”以外的一切人以及包围着“我”的客观现实。 ③ 文学艺术总应该是生活现实的反 映,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 但文学艺术的反映,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反映 ,它必须是具体的,形象的反映。 不使自己化为张三李四,不感受体验着张三李四的思想感情,就写不出张三李 四来;不使自己融入客观现实之中,不呼吸着客观现实的气息,不感受着客观现实的脉搏,就写不出生动的客观 现实来,所以,创作者首先必须要有一个“我”化为“非我”的过程。 ④ 另一方面,文艺作品之所以要写出张三李四等任务来,要反映客观现实,不是无所谓的,不是为张三李四而写 张三李四,为反映客观现实而反映客观现实;他是有目的的,她是为感染人、打动人儿写 张三李四,为影响现实 改造现实而反映现实的。 所以,艺术家又不能使自己完全化为张三李四,完全没入客观现实之中,而一旦仍要不 失“我”之所以为“我”,要能在对张三李四的描写中,在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中,表现出“我”的鲜明的是非爱 憎之感来。 所谓要在“非我”之中表现“我”,无非就是要在作品中渗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而这,我认为正 是创作的主要之点。 创作者正是为了要表现他对周围人物、对客观现实的态度,表现他对社会的歌颂或抗争,才 来进行创作的。 所以,在创作活动中,决不可无“我。 ⑤ 表演艺术最能说明这样创作的辩证法。 俗话 说“装龙像龙,装虎像虎”。 演员演岳飞应该像岳飞,演秦桧就 应该像秦桧。 但只是像岳飞像秦桧,而不能也不应该使自己就变成岳飞,变成秦桧。 演员不应被完全丢掉自己。 他应该让人透过他的表演,感知到他对他所演的角色的爱憎感情,而完成他的最高任务。 ⑥ 对于欣赏者来说,他所面对的是一件艺术品,是一个艺术世界,要能欣赏它,首先必须走进这个世界中去。 不 跑进去,而只站在外面,站在旁边,那是既不能领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也不能领会作者创作的意图和甘苦 的。 但是叫你跑进去,并不是叫你望去跟着作品中的人物跑,把作品中的人物的思想 感情当作你自己的思想感情。 也不是叫你完全听任作 ⑥ 者的摆布,对他所表现的是非爱憎态度表示绝对的顺从。 而是应该走进这个世界。 有不能迷失在这个世界中,要发现这个艺术世界语现实世界的联系,要能在这个“非我”世界中,找回你的自我来。 要对作品中人物的所作所为,对作者所灌注在作品中的是非爱憎之感,表示出你个人的独立的态度来,显示出你的鲜明的个性 —— “我”来。 所以,在欣赏活动中,也不可无“我”。 ⑦艺术活动不可无“我”这一特点,可以最鲜明地从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都首先要有一个体验的过程上看出来。 对于创作者来说,不但在他提 笔之前,必须先有丰富的生活、真 班级 姓名 座号 切的体能;就是在他提笔之后,他的思维过程、创作过程,也还同样是体验的过程。 他必须有一种如同身临其境、亲见其人的感觉,才能进行创作。 对于欣赏者来说,他要是不能首先体验创作都所灌注在这一作品中、灌注在他的人物向上的思想感情,他不是能领会欣赏这一作品。 而他的领会欣赏的过程,同时也不是体验的过程,至少是同体验的过程不可分的。 总之,要是没有真实的体验,缺乏一种“感同身受”的态度,不把“我”浸染于其间,那是艺术的门外汉,是既谈不上创作,也谈不上 欣赏。 (选自《钱谷融文论选》,有删改) 不符合 . . . 文意的两项是( )(全对得 5 分,选对一个得 2 分) “我”,所以艺术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 ,作品以艺术形象反映客观现实,也是在艺术世界中表现“我”。 ,要在“非我”中表现“我”,就是要体现出作者的爱憎感情与思想态度。 ,对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是非爱憎,表示绝对的顺从,就是在建立“我”。 ,表示出你的独立思考和爱憎感情,就是从“非我”世界中找回了“我”。 ,下列判断 不正确 . . . 的一项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