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xx-20xx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三次联考12月试题内容摘要:
100米,该地区的四个村庄可能会发生的情况 ( ) A.①号村庄会被淹没 B.②号村庄会被淹没 C.③号村庄会被淹没 D.④号村庄会被淹没 ,正确的是 ( ) A. 乙河向西北流 B. 支流甲河画错了 C.①位于②有正南方向 D.③比④高100米 读右图,回答 23~ 25题。 23.图中甲、乙、丙区域内实际面积的比较为 (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乙>甲 D.丙>甲>乙 24.图中 a、 b、 c、 d中不能观测北极星的是( ) A. a B. b C. c D. d 2如果在 C点上空俯视,所见的地球可能为下图中的( ) A B C D 读图,回答 26~ 27题。 2下列关于甲、乙两岛的叙述, 正确的是 ( ) A.比例尺较大的是乙岛 B.实际面积较小的是甲岛 C.两岛地势的共同特点是西高东低 D.热带所占面积比例较大的是乙岛 27.甲、乙两岛同处在 ( ) A.北半球 B.暖流的环绕之中 C.太平洋边缘地带 D.热带气候类型区 读“亚洲地形剖面(沿 30176。 N)示意图”,完成 28— 30题。 28.关于该大洲地形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平均海拔最高 B.以平原为主 C.甲地为华北平原 D.地形类型多样 29.若乙正处于两大洲分界线,则乙为( ) A.霍尔木兹海峡 B.土耳其海峡 C.直布罗陀海峡 D.苏伊士运河 30.图中阿拉伯半岛河流极少,其主要原因是( ) A.地中海气候区,夏季降水少,蒸发大 B.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全年降水少 C.热带沙漠气候区,全年高温少雨 D.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伏旱严重 二、综合题 :(本题 3大题,共 40 分) 3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 “北大荒”变成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粮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 下图为我国三大荒地及主要河流分布示意图,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4分) (1)比较南方荒地与北方荒地地形类型的差异,说出“西大荒”与“北大荒”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 8分) ( 2)简述长江干流 ① 河段开发梯级水电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 6分) 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 14分) 材料:贵广高速铁路北起贵阳,南至广州,于。福建省20xx-20xx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三次联考12月试题
相关推荐
判断,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 2分) (2)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右手高擎火炬,左手握着一块铭板,上面刻有日期 1776 年 7 月 4 日。 你认为刻在铭板上的文件,符合上述哪一材料内容。 该文件的名称是什么 ?( 2分 ) (3)材料一颁布于哪次资产阶级革命中。 ( 1 分) (4)三则材 料所表达的共同核心内容是什么( 2分)它反映了怎样的时代发展要求。 ( 1 分)
的质子数是 X、 Y、 Z、 M 四种元素质子数之和的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由 M 与其它元素形成的 1∶ 1 型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 XZ2 分子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C. 原子半径 : W> Z> Y> X> M D. 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制备 W 的单质 15. 右图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 , 且 X、 Y、 Z、 R 和 W 为主族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生育的要求是 A 降低人口老龄化速度 B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C 减少资源浪费 D 减少农村人口数量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监测的 161 个城市中, 2020年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的仅占 %,未达标的占 %。 这启示我们要( )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③防治环境污染与破坏,暂停资源开发与利用④加快环保制度建设,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A ①②
B. 自西南向东北 C. 自东北向西南 D. 自东南向西 读 右图 “ 经纬网地图 ” 完成 22~24题 22.甲的经纬度是( ) A. (10176。 E , 50176。 N ) B. (100176。 W , 50176。 N ) C. ( 10176。 W , 70176。 N ) D. (100176。 E , 30176。 N ) 23.甲在乙的( ) A. 东南方向 B.
What’ s your name? F. What color do you want? G. How much is it? 五、完形填空。 (每小题 1分,共计 10 分) My_______(1)is Lucy. I’ m a______ (2). I’ m______ (3). I’ m_______(4)now. My teacher is a______ (5). Her name
iled it as you said.” “ And what did you do with the water?’ “ I threw it away, of course.” answered the old woman. “ Now you may throw away the leaves,too.” said her son. 26. Most of the people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