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老河口市20xx-20xx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内容摘要:

) 阅读 文言文 《陈太丘与友期》,完成 11— 15题。 ( 10 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陈太丘/与友/期行 B、元方/时年/七岁 C、君与/家君期/日中 D、元方/入门/不顾 1古文中有一种用字现象叫“通假字”,就是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本文“尊君在不”的“不”就是通假字,读音是“ ”,同“ ”。 ( 1分)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 2分) ( 1)相 委 . 而去 ( 2)下车 引 . 之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 ( 2分)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1 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说说 文章结尾处元方为什么对友人“下车引之”而“入门不顾”。 请归纳出两条原因并稍加说明。 ( 3分) (三)阅读 记叙文 《 不会笑的叔父 》,完成 16— 19题( 12分) ①叔父是一个不苟言笑的男人,叔母却是一个温暖的女人。 ②叔父爱喝茶。 冬日用紫砂茶壶,茶水易冷,叔母就用青花布给他缝了一个棉壶套,他却嫌茶水有时会湿了棉套,端起来不舒服。 叔母也不和他分辩,多缝几个,湿了就换呗。 我们这些小辈看在眼里,替叔母抱不平 —— 对他这么好,事还这么多。 ③叔父 71岁那年迷过一次路。 清晨,他一声不吭出了门,也没说去哪里。 到了中午还没回来,全家人一起寻找。 直到下午,叔父自己回家了。 他懊恼无比,嫌自己没用,迷了路。 问他去了哪里,原来叔母昨晚唠叨起娘家旧宅旁有一家卖夹肉火烧的。 很多年没吃过了,很怀念那个味道,结果叔父记在心里,第二天清晨就开始了寻找火烧的远行。 殊不知,叔母娘家旧宅那一带早就成了新城区,卖夹肉火烧的那一家,早就不干了。 叔父摸到地方,却是景物皆非,只得悻悻而返,谁知还迷了路。 ④ 气哼哼的 . . . . 叔父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凉火烧来,也是夹肉的,但不是叔母想吃的那一家做的。 叔母 眼睛红红 . . . . 地接过火烧,嗔怪道,就是随口说说,你还当真瞎跑…… ⑤她深知, 他是一个只会在内心微笑的男人 . . . . . . . . . . . . . .。 【注】 悻悻( x236。 ng x236。 ng):恼恨的样子。 嗔( chēn)怪:对人不满而责怪。 1根据你的理解,下面对结尾 段加点部分 含义的 说明最恰当 的一项是( )( 2分) A、他是一个没有微笑表情的男人。 B、他是一个不会口头表达的男人。 C、他是一个深沉、含蓄的男人。 D、他是一个把爱藏在心底却不善表达的男人。 1本文通过哪两件事写叔父和叔母两人互敬互爱。 ( 4分)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