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47神奇的“眼睛”同步试题4内容摘要:
赛结果 根据得分情况,评出擂主。 课堂实录 一、 主持人为物理老师,并帮助计分 二、 主持人宣布比赛规则 1. 显微镜和望远镜两大赛组轮流进行。 2. 各赛组可介绍自己的信息资料或向别的赛组提出疑问 (问题的内容尽可能合理、科学 ),被质问方应尽可能较完整、科学地回答问题。 信息资料只要有意义、有价值均可得分 (最高得分 10分 );提问方的问题内容科学、有意义、水平较高也可加 10 分。 答辩方的回答,根据回答内容的准确性、水平的高低,同时根据答辩方的反应快慢 ,由主持人和别的赛组共同商定,给答辨组评分。 三、 擂台赛开始 第一参赛选手是显微镜组的谢静同学,内容是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发明使科学家有一双能看见原子的眼睛,为人类探索微观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1986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电子显微镜的发明者卢斯卡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发明者宾尼格和罗勒。 (这时,每位同学露出喜悦之色,啊 !原来,课本上介绍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是这几位科学家发明的,并获得了诺贝尔奖,抓住时机,主持人将谢静同学信息中的闪光点总结,并建议应加分,同学们一致同意加 5分 ) 第二组的选手 (程思遥 )举手示意站起来发言: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固然了不起,但是我搜集到的信息,又有放大倍数比它们还大的显微镜问世。 据新华网消息,日本奈良尖端科技研究生院的大门宽教授应用 “圆偏振光电子衍射原理 ”开发成功立体显微镜,能够把原子的排列结构扩大 100 亿倍,从而使人得以对微观世界的物质进行立体性的观测和摄影。 (主 持人抓住时机,肯定第二组选手的新闻内容的价值性,提议同样可以得 5分 ) (望远镜组的同学沉不住气了,一个个跃跃欲试 ……) 主持人提醒同学,。沪科版物理八年级47神奇的“眼睛”同步试题4
相关推荐
)此液体物质的密度为 ______克/厘米 3,合 ______千克/米 3.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 ______叫作这种物质的密度 ,水的密度是 ______。 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 ______,体积的单位是 ______,密度的单位是 ______,读作 ______。 酒精的密度是 103千克/米 3,表示的意义是 ______.把 200 克酒精倒掉 150 克,剩下酒精的密度为
( , ) D. 9( , ) 7. 在同一坐标系中,函数 1()xy a 与 )(log xy a (其中 0a 且 1a )的可能是 ( ) [来源 :学科网 ZXXK] 8. 函数 f(x)= 111 1x x 的定义域是 ( )[来源 :] A. (- ∞ ,- 1) B. (1,+ ∞) C. (- 1,1)∪(1 ,+ ∞) D. (- ∞ ,+ ∞) 9.4
用一个动滑轮把重 120N的砂子提高到 9m高的脚手架上,所用的力是 80N,那么 :( 1) 所做的有用功与总功分别是多少 J。 ( 2)它的机械效率 是多少。 一斜面长为 50cm,高为 20cm,现用 3牛的拉力将一重为 10牛的小车拉上斜面,则 ( 1)这个过程中有用功与总功分别为多少焦。 ( 2)该斜面的机械效率、 1 利用一个重 20牛的动滑轮匀速提起物重 G, 如果不计摩擦,
3:4,密度之比为 1: 3,若把它们全部浸没在同种液体 中,受到的浮力之比为____。 9. 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5N,体积为 4 104m3,当它浸没在水中时, 所受的浮力为____ N,浮力和 重力的合力为 N____, 方向____。 (g=10N/kg) 10. 把重 17. 8N的实心钢球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浸没在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15. 8N,铜球受到的浮力是____ N
C、 D、 二、填空题: 要观察细胞等人眼无法看见的物体应选用 _______镜。 要观察遥远的物体应选用 ______镜。 纺织工人在检查纺织品的布纹是否有缺陷时 ,应选用 _______。 清晨,草地或树叶上的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露珠产生 ______镜功能的结果 ,形成 ________像。 常用的体温计的刻度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所示,其正面是呈弧形
三、 小组讨论,核对自学指导题 3 分钟 四、当堂训练测试题 1.如图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 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将会 ( ) A.仍然平行 B.会聚 C.发散 D.无法确定 2.关于观察凸透镜成像的问题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只有用光屏才能看到实像; B.当透镜成实像时,不用光屏,在一定区域 内也能看到实像; C.不用光屏也能看到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