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高县20xx届高三全真模拟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3-4 中 C 的杂化方式为 ,该离子的 ―VSEPR‖模型为 形。 ( 3)向 FDO4溶液中加入过量稀氨水,得到的深蓝色溶液中阳离子化学式为 ,该离子的配位体为。 ( 4) D(黑球)和 F(白球)形成的某种晶体的晶胞如右图所示,已知该 晶胞的棱长为 516 pm,则该晶胞的密度为 g/cm3(精确到 ),最近的黑球和白球之间的距离为 pm。 36.【化学 ― 选修 5:有机化学基础】( 15 分) 由化合物 A 合成黄樟油( E)和香料 F 的路线如下(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 : 请回答下列问题: ( l)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填选项字母)。 a. CH2Br2 只有一种结构 b.化合物 A 核磁共振氢谱为两组峰 c.化合物 B 能发生银镜反应,也能与 NaOH 溶液反应 d.化合物 E 能发生加聚反应得到线型高分子 ( 2) D 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 _________________, C 的同分异构体中具有顺反异构的是___________(填名称,不必注明 ―顺 ‖―反 ‖)。 ( 3)写出 A→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满足下列条件的 E 的同分异构体 W 有 ______种(不含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五组峰且峰面积之比是 1: 2: 2: 2: 3 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__。 ① lmolW 与足量 NaOH 溶液反应,能消耗 2molNaOH ② 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 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 基 ,能发生聚合反应 ( 5) 参照上述合成路线,写出以 、 为主要原料(无机试剂任选),设计制备 的合成路线。 37. [生物 —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 ](15分 ) 淀粉酶是用途最广、产量最大的酶制剂之一,广泛用于印染、酿造和医药行业。 请回答: (1)配制筛选能分泌淀粉酶的微生物的培养基时,应以 为唯一碳源。 获得的菌种长期保存的方法是。 (2)从面粉加工厂附近的土壤中,取 5g 土壤倒入装有 45mL蒸馏水并带有玻璃珠的锥形瓶中振荡,制成土壤悬液。 将土壤悬液稀释 104倍后,用 法分别将 的菌液接种到 3 个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 3个平板中的菌落数分别为 53个、 60个、 73个,则土壤悬液中分泌淀粉酶的微生物有 个/ mL。 将接种后的平板置于恒温培养箱中__________(填 ―正置 ‖或 ―倒置 ‖)培养。 (3)在培养基中加入碘化钾后,出现透明圈的菌落能分泌淀粉酶,原理是。 一般情况下,透明圈直径 (D)和菌落直径 (d)的比值 (D/d)反映了淀粉酶的活性,它们的关系是。 (4)筛选获得的微生物 ,经鉴定是芽孢杆菌,芽孢杆菌除产生活性较强的淀粉酶外,还产生活性较强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因此,在动物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或其代谢产物可提高动物 的效率。 38. [生物 ——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5 分 ) 用医学手段培育 ―三亲婴儿 ‖可以解决遗传基因带来的缺陷,其培养过程如下图所示。 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由于女性的自然周期产生的卵子太少,捐献者在取卵前需要注射 激素,促使一次有更多的卵泡发育。 重组细胞体外培养所需的气体主要是 O2 和 CO2, CO2的主要作用是。 (2)从受精卵到三亲婴儿的培养还需要 和 等技术。 三亲婴儿的培育方式属于 生殖。 (3)三亲婴儿的培育技术 (填 ―能 ‖或 ―不能 ‖)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病基因传递给后代。 三亲婴儿的染色体 (填比例 )来自母亲提供的细胞核。 设计试管婴儿技术与为解决不孕夫妇的生育问题而出现的试管婴儿技术主要区别是植入前对 胚胎进行。 2017 届高考全真模拟理综参考答案 生物答案 CDBBAC 29.(除说明外,每空 1 分, 共 9 分 ) ( 1) ①② ①③④⑦⑧ ( 2)无关 CO2浓度降低导致过程 ⑤ 减弱,使 C3 产生量减少,而短时间内 ⑥ 过程正常进行,导致 C3消耗量不变(合理即可)( 2 分) ( 3) 24( 2 分) 在 24 小时中该植物光照下积累的有机物量等于黑暗中消耗的有机物量,所以植物不能正常生长(合理即可)( 2 分) 30.( 9 分)(除说明外,每空 1 分, 共 9 分 ) ( 1)神经一体液调节 ( 2)分级 反馈 ( 3)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2 分 ) ( 4) C、 D(2 分 ) (5)冷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传出神经 →肾上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