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xx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内容摘要: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蒿素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青蒿素由 15个 C、 22 个 H和 5个 O原子构成 C.三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元素的概念;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 A.根据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C.根据元素的概念来分析; D.根据青蒿素中氧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 解: A.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1 5+122+165=282 ,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到几万甚至几十万,故错误; B.青蒿素是由青蒿素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C.元素的本质区别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不同,故错误; D.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故正确. 故选 D. 10.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用数轴表示正确的是( ) A.不同物质的着火点: B.硫及其化合物与化合价的关系: C. %的稀硫酸与足量的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 H2的质 量 D.物质形成溶液的 pH: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金属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 A.根据物质的着火点来分析; B.根据化合价的规则求出化合价进行分析; C.根据题中的数据分析出反应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D.根据根据常见物质的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 【解答】 解: A.三种物质中,铁的着火点最高,故错误; B.在硫化氢中,氢元素显 +1价,故硫元素显﹣ 2价,硫单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0,二氧化硫中,氧元素显﹣ 2价,故硫元素显 +4价,硫酸中,硫元素显 +6价,故正 确; %的稀硫酸与足量的金属反应,说明金属过量,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所以三种金属的位置不正确,故错误; D.纯碱的溶液显碱性,酸奶的溶液显酸性,故错误; 故选 B. 11.下列各组离子能在 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 Na+Ba2+Cl﹣ SO42﹣ B. Na+CO32﹣ Cl﹣ SO42﹣ C. Cu2+SO42﹣ Na+Cl﹣ D. K+SO42﹣ H+Cl﹣ 【考点】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 【分析】 pH为 1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 H+.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溶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解答】 解: pH为 1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 H+. A、 Ba2+、 SO42﹣ 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 CO32﹣ 、 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但铜离子的水溶液显蓝色,故选项错误. 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 沉淀、气体或水,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12.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仅甲在自然界中能以单质形式存在,丙的化合物溶液不能用丁的容器盛放,丁与乙的盐溶液不反应.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乙>丁>丙>甲 B.甲>乙>丙>丁 C.丁>丙>乙>甲 D.甲>乙>丁>丙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 根据只有甲是在自然界中是以单质形式存在.乙的化合物的溶液不能用丙制成的容器盛装,但可以用丁制成的容器盛装分析解答. 【解答】 解:由题意可知 ,丙的化合物溶液不能用丁的容器盛放,说明丁比丙活泼;丁与乙的盐溶液不反应,说明乙比丁活泼;甲是在自然界中是以单质形式存在,说明甲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这四种金属乙最活泼,其次是丁,再次是丙,最不活泼的是甲,所以 A正确. 故选 A. 1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都正确的是( ) 序号 物质 杂质 试剂 操作 A FeCl2溶液 CuCl2 过量铁粉 结晶 B CO2 H2O 氢氧化钠固体 洗气 C NaNO3溶液 Na2CO3 适量 CaCl2溶液 过滤 D 铜粉 铁粉 过量盐酸 过 滤 A. A B. B C. C D. D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② 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 A、 CuCl2溶液能与过量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再过滤除去不溶物,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但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 Na2CO3能与适量 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铁粉能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 D. 14.如图是 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t1℃ 时, a、 c的溶解度相等 B. t1℃ 时, a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比为 1: 5 C. t2℃ 时 a、 b、 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 后, 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D. t2℃ 时 30 g a物质的饱和溶液稀释成 20%溶液需加入水的质量为 20 g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 A、由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 t1℃ 时, a、 c的溶解度大小. B、 t1℃ 时, a物质的溶解度为 20g,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C、由溶解度曲线图可以看出,在 t2℃ 时 abc的溶解度关系为 a> b> c,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100%,可以判断此时其质量分数关系为 a> b>c,降温后 a、 b溶液中均有晶体析出,还是饱和溶液,但在 t1℃ 时, a的溶解度小于 b,所以此时溶质质量分数为: a< b, c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变为不饱和溶液,则溶质质量分数将不变,最后进行综合比较. D、根据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 100%、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 t1℃ 时, a、 c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 a、 c的溶解度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B、 t1℃ 时 , a物质的溶解度为 20g, t1℃ 时, a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比为 20g:100g=1: 5,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溶解度曲线图可以看出,在 t2℃ 时 abc的溶解度关系为 a> b> c,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100%,可以判断此时其质量分数关系为 a> b>c,降温后 a、 b溶液中均有晶体析出,还是饱和溶液,但在 t1℃ 时, a的溶解度小于 b,所以此时溶质质量分数为: a< b, c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变为不饱和溶液,由于溶液的组成未发生改变,则溶质质量分数将不变;由于 t1℃ 时 a的溶解度大于 t2℃ 时 c的溶解度,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bac,故选项说法错误. D、 t2℃ 时 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 ,设要加水的质量为 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 30g%= ( 30g+x) 20% x=20g ,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 15.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 ( )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可以是碳酸钙或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 本题可分析甲~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增加了19%﹣ 17%=2%,故甲是生成物;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丁的质量分数减少了 48%﹣ 30%=18%,故丁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41%﹣ 25%)=16%,丙是生成物. 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丁,生成物是甲和丙,符合 “ 一分多 ” 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所以丁一定是化合物,故正确; B.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正确; C.由 2H2O2。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xx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相关推荐
吸引一些无证经营的小作坊扎根,从而留下监管漏洞。 ④第二,改变饮食观念,普及食品安全新知识。 过去,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而如今,人民的饮食观念已逐渐从过去“吃得饱”发展为“吃得好”,对于不法商家,我们可以不买三无产品;对于黑心作坊,我们可以选择举报投诉。 ⑤第三,完善法律法规,做到与时俱进、因地制宜。 2020年 10月 1日
、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无论是载人航天还是高速铁路,无论是国防科技还是民生工程,无不彰显科技创新 的力量。 这是因为 ( )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当前国际竞争,其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③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④我国科技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 11~ 18题。 ( 20分) 江南暮春 清明风俗 随着寒食、清明、上巳的来临,江南已是红梅零落,樱花渐离枝头,桃花也随雨打风吹去了。 江南的暮春习俗像是在彷徨中寻找着什么寄托。 【 以水驱邪与魏晋修禊 】 《孝经纬》记载:“春分后十五日„„为清明三月节。 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矣。 ”古人对于“洁”的渴求出于对死亡的恐惧。 暮春时节,寒热不定,疾病时来侵袭。
___________. (3)某实验小组在实验时保持砂和砂桶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 m,分别得到小车加速度 a与质量 m及对应的 m1 数据如表中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丙坐标纸中作出 F不变时 a与 m1的图像 . 四、计算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63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
相对分子质量为 28。 写出 (NH4)2SO4 高温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5)Pd 是优良的储氢金属,其储氢原理为 2Pd(s)+xH2(g)=2PdHx(s),其中 x的最大值为。 已知: Pd 的密度为 l2g cm3,则 1cm3Pd 能够储存标准状况下 H2 的最大体积为 _______L(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17.(15 分 )化合物 F
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10小题,共 96 分) 19.( 1)计算: |﹣ 4|﹣(﹣ 2) 2+ 9 ﹣( ) 0 ( 2)解不等式组 32123 1xxxx . 【答案】 (1)2。 (2) 2≤x < 4. 试题解析: ( 1)原式 =44+31=2; ( 2)32212 1xx ①x > x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