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九中20xx-20xx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内容摘要:
(量程 3A) R0(阻值 4Ω ,额定功率 4W) R(阻值范围 0— 20Ω ,额定电流 1A) ⑴ 电流表应选 ;(填器材前的字母代号) ⑵ 根据实验数据作出 U— I图像(如图乙所示),则蓄电池的电动势 E= V,内阻 r= Ω。 1如图所示,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未知电阻有两种电路。 ( 1)如果采用甲电路,电阻 R的测量值比真实值 __________, 如果选用乙电路进行测量,则电阻 R 的测量值比真实值 __________。 (以上填“相同”、“偏大”或“偏小” ) (2)如果待测电阻较小(比电压表小得多,与电流表内阻差 不多),为了使测量结果比较准确,应 该 选 用 图_____所示的电路。 如果待测电阻较大(与电压表内阻差不多,比电流表内阻大很多),为了使测量结果比较准确,应该选用图 _____所示的 电路。 四.计算题: (13题 12分 14题 12分 15题 12分 16题 13 分 ) 1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各元件值分别为 :R1=R2=10Ω, R3=R4=20Ω,电容 C=300μ F,电源电动势 E=6V,内阻不计,原先双掷开关 S 与触点 2 接触,则当开关 S 从与触点 2接触改为与触点 1接触,且电路稳定后,试求: ( 1)求电容器 C所带电荷量; ( 2)若开关从与触点 1 接触改为触点 2 接触,直到电流变为 0 时为止,求通过电阻 R1的电荷量 ‘’’’ 14.— 个带正电的微粒,从 A点射入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 中,微粒沿直线 AB运动,如图所示,AB与电场线夹角 = 30176。 ,已知带电微粒的质量 m= 1. 0 10- 7kg,电量 q= 1. 0 10- 10C, A、 B相距 L= 20cm。 (取 g= 10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求: (1)说明微粒在电场中运动的性质,要求说明理由。 (2)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 (3)要使微粒从 A点运动到 B点,微粒射入电场时的最小速度是多少 ? 15.。江苏省南京九中20xx-20xx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相关推荐
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10小题,共 96 分) 19.( 1)计算: |﹣ 4|﹣(﹣ 2) 2+ 9 ﹣( ) 0 ( 2)解不等式组 32123 1xxxx . 【答案】 (1)2。 (2) 2≤x < 4. 试题解析: ( 1)原式 =44+31=2; ( 2)32212 1xx ①x > x ②
相对分子质量为 28。 写出 (NH4)2SO4 高温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5)Pd 是优良的储氢金属,其储氢原理为 2Pd(s)+xH2(g)=2PdHx(s),其中 x的最大值为。 已知: Pd 的密度为 l2g cm3,则 1cm3Pd 能够储存标准状况下 H2 的最大体积为 _______L(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17.(15 分 )化合物 F
___________. (3)某实验小组在实验时保持砂和砂桶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 m,分别得到小车加速度 a与质量 m及对应的 m1 数据如表中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丙坐标纸中作出 F不变时 a与 m1的图像 . 四、计算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63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
20 、(本题 6 分 )已 知关于 x 的 一元 二次 方程22( 2 1 ) 0x k x k k . ( 1)求证: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 2)当方程有一个根为 5时,求 k的值 . 2(本题 6分)如图, AD 是 ⊙ O的弦, AB经过圆心 O,交 ⊙ O于点 C, ∠ DAB=∠ B=30176。 . (1)直线 BD是否与 ⊙ O相切。 为什么。 (2)连接
H溶液 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B CO气体 CO2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C Fe粉 Cu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过滤并干燥 D CaO固体 CaCO3 高温煅烧 14. 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 A.酸 性 溶液能使紫色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一定是酸 性 溶液 B.铝与盐酸反应生成 AlCl3和 H2
北美洲海陆位置方面的相似之处是都濒临( ) A、 太平洋和大西洋 B、大西洋和印度洋 C、大西洋和北冰洋 D、太平 洋和北冰洋 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最近通道是 ( ) A.苏伊士运河 B.霍尔木兹海峡 C.马六 甲海峡 D.台湾海峡 以下属于 稻米重要出口国的是( ) A.新加坡 B.文莱 C.泰国 D.老挝 1亚洲北部的河流主要注入( ) A、太平洋 B、北冰洋 C、印度洋 D、大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