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20xx-20xx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度 C.物体 A的速度大于物体 B 的速度 D.物体 B 的速度大于物体 A的速度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 加速度的正负表示方向,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大,速度变化快,加速度小,速度变化慢. 【解答】 解:加速度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所以物体 B的加速度大于物体 A的加速度.物体 B 的速度变化比物体 A速度变化快,但无法比较 A、 B 的速度大小.故 B 正确, A、 C、D 错误. 故选 B. 13.下列单位中: ①米、 ②牛顿、 ③秒、 ④焦耳、 ⑤瓦特、 ⑥千 克、 ⑦米 /秒 2,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的是( ) A.只有 ①③⑥是 B.都是 C.只有 ①③是 D.只有 ③不是 【考点】 力学单位制. 【分析】 国际单位制规定了七个基本物理量.分别为长度、质量、时间、热力学温度、电流、光照强度、物质的量.它们的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称为基本单位,他们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分别为米、千克、秒、开尔文、安培、坎德拉、摩尔. 【解答】 解::在 ①米、 ②牛顿、 ③秒、 ④焦耳、 ⑤瓦特、 ⑥千克、 ⑦米 /秒 2中,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的是 ①③⑥,所以 A正确. 故选: A 14.一根原长 10cm的弹簧,挂上 5N的钩码时弹簧长度变为 12cm,当这根弹簧改挂上 15N的钩码时(弹簧仍在弹性限度内),弹簧长度变为( ) A. 6cm B. 36cmC. 12cmD. 16cm 【考点】 胡克定律. 【分析】 当弹簧挂上 5N 的钩码时,弹簧的弹力 F1=5N,伸长的长度 x1=2cm.当挂上 15N的钩码时弹簧的弹力 F2=15N,根据胡克定律求出弹簧伸长的长度,再求出弹簧长度. 【解答】 解:由题 F1=5N, x1=2cm, F2=15N,根据胡克定律 F=kx得 F1: F2=x1: x2 代入解得 x2=6cm 所以弹簧此 时的长度为 10cm+6cm=16cm 故选 D 15.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挂在绳子上静止的物体,它受的重力和它拉紧悬绳的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B.地球上的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C.同一个物体,向下运动时受到的重力最大,向上运动时受到的重力最小 D.同一物体在同一地点,不论处于什么状态,受到的重力都一样 【考点】 重力. 【分析】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任何物体都受重力,与运动状态无关. 【解答】 解: A、重力属于万有引力,拉力属于弹力,所以 A选项错误. B、地球上的任何 物体都受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所以 B 选项错误. C、同一个物体,重力不变,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所以 C 选项错误. D、同一物体在同一地点,不论处于什么状态,受到的重力都一样,所以 D 选项正确. 故选: D. 16.下列关于电磁领域重大技术发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明电池的科学家是爱迪生 B.发现电磁感应定律的科学家是法拉第 C.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的科学家是安培 D.发明电话的科学家是赫兹 【考点】 物理学史. 【分析】 关于电磁领域的重大技术,爱迪生、法拉第、安培、伏打、贝尔等人作出很多贡献,根据他们的 成就进行解答. 【解答】 解: A、发明电池的科学家不是爱迪生,是伏打.故 A错误. B、发现电磁感应定律的科学家是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故 B 正确. C、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的科学家不是安培,是奥斯特.故 C 错误. D、发明电话的科学家是贝尔.故 D 错误. 故选 B 17.如图,是一个常用的电子元件,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个电子元件名称叫电阻 B.这个电子元件的电容是 220 法拉 C.这个电子元件可容纳的电量是 50 库仑 D.这个电子元件耐压值为 50 伏 【考点】 电容. 【分析】 根据该电子元件的铭牌所标的单位, 确定是什么元件,读出耐压值. 【解答】 解:由该电子元件的铭牌 “50V220μF”, μF 是电容的单位,可知,这个电子元件名称是电容器,其电容是 220μF,耐压值为 50V.由 Q=CU 知, C 一定,电量与电压成正比,电量与电压有关,故 D 正确, ABC 错误. 故选 D 18.如图,一个矩形线圈与通有相同大小的电流平行直导线同一平面,而且处在两导线的中央,则( ) A.两电流同向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 B.两电流反向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 C.两电流同向或反向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都相等 D.因两电流产生的磁场 是不均匀的,因此不能判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是否为零 【考点】 磁通量. 【分析】 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直导线周围的磁场,从而确定通过线圈的磁通量. 【解答】 解:当电流同向时,根据右手螺旋定则,两电流在线圈处产生的磁场方向垂直于线圈,方向相反,磁通量为零.电流方向相反时,在线圈处产生的磁场方向相同,产生的磁通量不为零.故 A正确, B、 C、 D 错误. 故选 A. 19.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电磁波既能在媒质中传播,又能在真空中传播 B.麦克斯韦第一次通过实验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 C.电磁波在真空中传 播时,频率和波长的乘积是一个恒量 D.可见光也是电磁波 【考点】 电磁波的产生;物理学史. 【分析】 电磁波在真空中能传播. 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存在,而赫兹证实电磁波的存在. 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恒定的,频率越高,波长越短. 光是一种电磁波. 【解答】 解: A、电磁波在真空中能传播,又能在介质中传播.故 A正确. B、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存在,而赫兹证实电磁波的存在.故 B 错误; C、电磁波速 =波长 频率,电磁波速一定,频率越高,波长越短.故 C 正确. D、红外线和紫外线、可见光都是电磁波,故 D 正确. 本题选择错误的 ,故选 B. 20.火车停靠在站台上,乘客往往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对面的火车缓缓启动了,等到站台出现,才知道对面的火车根本就没有动,而是自己乘坐的火车开动了.在前、后两次观察过程中乘客采用的参考系分别是( ) A.站台,对面火车 B.两次都是对面火车 C.两次都是对面站台 D.自己乘坐的火车,站台 【考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分析】 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明确参考系的概念,理解物体运动相对性. 【解答】 解:此类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关键 是参考系的选取不同造成的,乘客出站时,看到对方火车运动,实际上是以自身为参考系造成的,当等到站台出现,发现自己乘坐的火车开动了,这是由于乘客以站台为参考系造成的,故 ABC 错误, D 正确. 故选 D. 21.如图,拖着旧橡胶轮胎跑是身体耐力训练的一种有效方法.如果某受训者拖着轮胎在水平直道上跑了 100m,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轮胎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做了负功 B.轮胎受到的重力做了正功 C.轮胎受到的拉力不做功 D.轮胎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做了正功 【考点】 功的计算. 【分析】 判断功的正负,可根据功的 公式 W=Flcosα,确定力与位移的夹角 α的大小,根据α的范围确定功的正负. 【解答】 解: A、由题知,轮胎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而位移水平向右,两者夹角为 180176。 ,则轮胎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做了负功.故 A正确. B、轮胎受到的重力竖直向下,而轮胎的位移水平向右,则轮胎在竖直方向上没有发生位移,重力不做功.故 B 错误. C、设拉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α,由于 α是锐角,所以轮胎受到的拉力做正功.故 C 错误. D、轮胎受到地面的支持力竖直向上,而轮胎的位移水平向右,则轮胎在竖直方向上没有发生位移,支持力不做功.故 D 错误. 故选 A 22.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仔细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误差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C.采用精密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消除误差 D.实验中产生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设法尽量减小误差 【考点】 实验中常用仪器及其正确操作方法. 【分析】 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 【解答】 解: A、误差与测量的人、测量工具、测量环境有关,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 的,只能努力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故 A错误; B、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故 B 错误; C、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实验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却不能避免误差,故 C错误; D、实验中产生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实验方法来设法尽量减小误差,故 D 正确; 故选 D. 23.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中,如果 图象是通过原点的一条直线,则说明( ) A.物体的加速度 a 与质量 m 成正比 B.物 体的加速度 a 与质量成反比 C.物体的质量 m 与加速度 a 成正比 D.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 a 成反比 【考点】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分析】 如果 图象是通过原点的一条直线说明: a=k 即物体的加速度 a 与质量 m成反比. 【解答】 解: A、 B、如果 图象是通过原点的一条直线说明: a=k ,即物体的加速度a 与质量 m 成反比,故 A错误, B 正确; C、 D、物体的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会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如:受力,运动状态,在火星上还是地球上等),故 C、 D 错误. 故选 B. 24.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 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点痕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 B.点痕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或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C.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形状 D.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 【考点】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分析】 了解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根据纸带上所打的点获取有关信息进一步了解小车的运动情况,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解答】 解: A、打点计时器每隔一定的时间打下一个点,因而点迹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故 A正确; B、同时也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故 B 正确; C、点迹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而不能反映物体的质量和形状,故 C 错误; D、根据对 C 选项的论述可知, D 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 C. 25.法拉第发现了磁生电的现象,不仅推动了电磁理论的发展,而且推动了电磁技术的发展,引领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下列哪些器件工作时与磁生电的现象有关( ) A.电视机的显像管 B.电动机 C.指南针 D.发电机 【考点】 电磁感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分析】 磁生电是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工作时与磁生电的现象有关.电视机的显像管利用磁偏转现象,电动机利用磁 场对电流的作用力使转子转动.指南针是利用地磁场使指针指示方向. 【解答】 解: A、电视机的显像管利用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洛伦兹力而发生偏转的.故 A错误. B、电动机利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使转子转动.故 B 错误. C、指南针是利用地磁场使指针指示方向.故 C 错误. D、发电机工作时利用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时磁通量发生变化而产生感应电流,即与磁生电的现象有关.故 D 正确. 故选 D 26.将弹簧从原长逐渐压缩的过程中,关于弹性势能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 无法确定 【考点】 弹性势能. 【分析】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的各部分之间,由于有弹力的相互作用,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叫做弹性势能.同一弹性物体在一定范围内形变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多,反之,则越小. 【解答】 解:将弹簧从原长逐渐压缩的过程中,外力对弹簧做功,弹性势能增加,弹性势能的增加量等于外力做的功; 故选 A. 27.关于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起点和终点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上升过程所需的时间与下降过程所需的时间相同 B.物体上升的初速度与下降回到出发点的末速度相同 C. 两次经过空中同一点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上升过程与下降过程中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 物体以某一初速度沿竖直方向抛出(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做竖直上抛运动;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阶段和下降各阶段具有严格的对称性. ( 1)速度对称:物体在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中经过同一位置时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2)时间对称:物体在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中经过同一段高度所用的时间相等; ( 3)能量对称:物体在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中经过同一段高度重力势 能变化量的大小相等,均为 m。广东省汕头市20xx-20xx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
相关推荐
( 2)( 10分)有一 根细长且均匀的空心金属管线,长约 30cm,电阻约为 5 ,已知这种金属的电阻率为 ρ ,现在要尽可能精确测定它的内径 d。 Q A B q1 q2 A S r E P R C L V ①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管线外径 D时刻度 的 位置如图 ( a) 所示,从图中读出外径为 mm,应用 _______(选填 “ 厘米刻度尺 ” 或 “ 毫米刻度尺 ”
she wanted for Christmas. As we came back to the convenience store, she said, ―This ride is the best Christmas present I could ever receive. I have been in a wheelchair my whole life and didn39。 t
ul answered, ―Yes, my brother gave it to me for Christmas.‖ The boy was surprised. ―You mean your brother gave it to you and it didn’t cost you nothing? Boy, I wish… ‖He hesitated(犹豫;支吾 ). Of course
f a few people and ignore ordinary people39。 s desire for enough food and clothing will not touch people39。 s hearts. We made this documentary with our respect and love for food, said director Chen
_cm。 图(乙)中体温计所示温度是 ___________℃。 ( 2) 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 , 调节横梁平衡的操作步骤有 : A. 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 B. 当指针向右偏时 , 将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方调节直到指针对准刻度盘的中央 ; C. 把游码放在标尺零刻线处 ; 请把操作正确 、合理的步骤前的字母填在空白处 : _________ ( 3) 如图 11所示是赵强同学用蜡烛
程有三处循环,一是 Fe(OH)3循环,二是 K2CO3( aq)循环,请在上述流程图中找出第三处循环并写在答题卡上(要求:循环方向、循环物质)。 37.【化学 —— 选修 3:物质结构与性质】 (15分 ) 目前半导体生产展开了一场“铜芯片”革命 —— 在硅芯片上用铜代替铝布线,古老的金属铜在现代科技应用上取得了突破,用黄铜矿(主要成分为 CuFeS2)生产粗铜,其反应原理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