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3课近代教育、大众传媒与文艺练习题内容摘要:
能力 的相关知识。 2.【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京师大学堂的知识。 抓住关键信息“ 广育人才,讲求时务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898 年,光绪帝批准在北京设立京师大学堂,办学宗旨是广育人才,讲求时务。 故选 B。 【点评】本题难度 一般 ,考查的 是京师大学堂 的相关知识 ,需 仔细审题。 3.【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北京大学”首任校长的知识。 依据图片所给信息“北京大学”,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 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严 复为首任校长, D 项符合题意;ABC 三项不符合史实。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对北京大学首任校长的识记。 4.【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知识。 根据所学可知, 1862 年,洋务派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 —— 京师同文馆,揭开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 1898 年,随着京师大学堂的设立,现代新式教育已成不可阻挡之势。 1905 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旧式教育宣告正式结束,近代新式教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①②③三项符合题意;④项不属于新式教育的表现;需排除含④项的 BCD 三项。 故选 A。 【点评】本题难度 较大 ,考查的是 对中国近代教育表现的理解 的相关知识。 5.【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 通过“科举看榜图”的这幕情景 ,考查科举制度的废除。 在各界的呼声中 ,1905年清政府不得不宣布废除科举考试。 故 选 D。 【解析】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 科举制度废除 的知识 ,需熟练掌握此制度的兴衰过程。 6.【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分析事件的能力。 根据所学可知, 1858 年,《中外新报》在香港出版,它是中国近代自办的第一份报纸 , A项符合题意; BCD 三项事件和题干无关。 故选 A。 【点评】本题难度 适中 , 做 题时需仔细审题。 7.【答。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3课近代教育、大众传媒与文艺练习题
相关推荐
24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3小题,第 13题 9分,第 14题 8分,第 15题 9分,共 2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上古农业文明】 材料一 如下图 年 份 1928 年 1932 年 1937 年 工业生产总值在世界、欧洲的排位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5 3 2 2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得分 评卷人
流的 方向;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专题】 电流和电路. 【分析】 ( 1)规定电流方向与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 ( 2)验电器使用时是让金属杆上的金属箔带上同种电荷,然后同种电荷会相互排斥从而验证物体是否带电的. 【解答】 解:( 1) A带负电, 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 A和 B连接起来, A上的部分负电荷会转移到 B上,因此验电器 B的金属箔由于带负电会张开;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反应③ 加入浓 KOH 溶液可析出高铁酸钾( K2FeO4),这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某温度下,将 Cl2 通入 NaOH 溶液中,反应后得到 NaCl、 NaClO、 NaClO3的混合溶液, 经测定 ClO- 与 ClO3-
C.①③④ D.③ ④ 托尔斯泰被哪个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 列宁 D.斯大林 达芬奇的代表作品是( ) A.《最后的晚餐》 B.《向日葵》 C.《夜间咖啡室》 D.《播种者》 名画《向日葵》的作者是( ) A.莎士比亚 B.托尔斯泰 C.孟德斯鸠 D.凡高 1近代最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是哪国人。 ( ) A.英国 B.法国
提出了 ( ) A. “ 乒乓外交 ” B. ” 一边倒 ” 的基本方针 C. “ 另起炉灶 ” 的基本方针 D. “ 求同存异 ” 的方针 综合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8.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 亚 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 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 “ 有利的局势 ”。 基于此判断.新中国 ( )2 A.提出 “ 另起炉灶 ” 方针 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放弃 “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 平型关大捷 的相关知识 ,审题时需考虑全面。 2.【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平型 关大捷的知识。 依据题干所给信息“ 1937 年 9 月 26 日”、“二十五日一战,歼寇如麻”,结合 所学可知, 1937 年 9 月 25 日,八路军在平型关歼敌 1000 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 D 项符合题意; ABC 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