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桓台县20xx_20xx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内容摘要:
卷呈送官府。 于休烈随即调任工部侍郎、修国史,进献《五代帝王论》,皇上甚为称赞。 宰相李揆恃才自夸而嫉妒贤能,因于休烈修撰国史与自己平列,便嫉恨他,奏请他任国子祭酒,暂且留在史馆从事修撰以贬低他。 于休烈安然自处,毫不介意。 代宗即位,审察鉴定官员之优者,宰臣元载称赞于休烈,于是拜授于休烈右散骑常侍,仍旧 兼管修撰国史,多次进封为东海郡公,加封金紫光禄大夫。 在朝为官共三十余年,历任清要之职,家中没有些微积蓄。 为人恭俭温良仁慈,从未以喜怒形于颜色。 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 一心沉浸于研习古代典籍,手不释卷,直至生命终结。 大历七年( 772)去世,年八十一。 这年的春天,于休烈之妻韦氏去世。 皇上特别降诏追赠韦氏为国夫人,下葬那天提供仪仗鼓吹。 及至听说于休烈去世,追思痛悼许久,褒奖追赠尚书左仆射,赐给助丧用绢百匹,布五十段,派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去宅第宣旨慰问。 儒者所受之恩宠 ,少有能与之相比的。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 11 分)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注]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 1073年)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灾途中。 8.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请简要概括。 ( 5分) 9.结合尾联,简要赏析 “ 嫌 ” 字的妙处。 ( 6分) 【答案】 8. 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与忧虑,病中的感伤,客中的孤独,思归的痛苦,老之将 至的无奈。 (答对一点给 1分) 9.尾联描写了长夜、孤舟中只有残灯相伴的情景,( 1分) “ 嫌 ” 字把残灯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 孤灯 ” 不嫌弃诗人的情态,( 2分)表达了诗人在残灯陪伴下感受到的宽慰与温暖,( 1分)是诗人的无奈与自嘲。 ( 1分)(整体答得符合逻辑,再给 1分) 【解析】 8 . 百姓疾苦,病中感伤;“无伴、思归”体现出了孤寂、思归的痛苦;“发稀”让人联想到了年老的无奈。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9.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对诗歌整体内容感知的基础上,感悟意境,找出关 键词进行体会。 关键词:残灯、孤舟、长夜。 让人联想到在一个不眠的长夜,唯有孤舟和残灯相伴的情景;要写出“嫌”是拟人手法,其作用就是生动形象的写出孤灯与诗人相伴的情态;在这种意境中,诗人自然会感受到残灯的温暖、人生的无奈与自我嘲笑。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三)名篇名句默写。 ( 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6分) ( 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既写出琵琶女的矜持、腼腆,又写出作者急于与琵琶女相见的心情的句子是“ , ”。 ( 2)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写作者感觉江面辽阔,仿佛在太空中乘风飞行,不知将停留在何处。 ( 3)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以云鸟自喻,说明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要回归田园的句子是 “ ,。 ” 【答案】 ( 1)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 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 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 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 “ 浅水滩 ”“ 翻船 ” ,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 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 在课标卷已经考核 “ 理解性默写 ”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 “ 写 ” ,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裱画徐 马犇 裱画是一门传统手艺,淮城自古多文人墨客,裱画的地儿也就不缺乏了。 说是裱画,其实字 也裱。 本土出产的画,外地的画,还有那些需要修缮的旧藏,淮城的装裱市场比较兴盛。 但后来,有些作坊后继无人,有些作坊不再经营这老手艺,还有些作坊改成了机裱。 不管别人怎样,淮城南门大街东边的一条巷 子里,有个徐姓的裱画师,一直坚持手工装裱。 徐家的裱画史不短。 他家祖上学裱画时,认识了淮城人边寿民,后也常给边氏裱画,与其交流,向其取经,渐渐地,他的祖上善裱、能画、工篆刻。 这几样,裱画徐全盘承继了。 边寿民,工诗书画,与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尤善画芦雁,人称 “ 边芦雁 ”。 他居于淮城天妃宫的芦苇畔,号苇间居士。 裱画徐的祖上当时就给裱画铺起名为 “ 念芦斋 ” ,以纪念徐家与边氏的友谊。 常言道 “ 三分书画七分裱 ” ,不难看出,装裱之于书画作品的意义。 裱画的程序复杂烦琐,讲究颇多,对裱画师傅的综合素养要求极高。 徐家裱画有三 规,不丢画,不作伪,按工艺收钱、不因作者高低调价。 有些不太识货的人,巧得名画抑或祖上有旧藏,是最易受骗的群体。 有一回,南门靠西的一户人家,带着画作,慕名而来。 裱画徐仔细着了画,不动声色,又看了看来人,议好价钱,即送走来人。 此画竟是徐渭的画,裱画徐亦善写意,尤以花卉见长。 他能模仿个九分像,不懂行的人根本看不出差别。 但裱画徐除了欣赏时间稍长一些,像裱普通的画作一样,平静地按工艺走。 裱完后,他在卷轴旁不起眼的地方钤印,此印极小,表明是裱画徐裱的,以防日后起争议纠纷。 在约定好的日子,画主交完钱取走了画。 此事成 了行业里的段子,用来形容裱画的人诚实。 裱画有原裱和揭裱之分。 原裱是裱初次待裱的画;揭裱是重裱已经裱过的画,揭裱最难,很少有人敢接这个活。 但揭裱也给部分技艺高超却无良的人有了作伪的机会。 一张宣纸可揭出几层,裱画人如存贪念,就会将老旧的名画揭成几幅,这些作品的色彩较原作淡很多,裱画人就上手补救,然后再做旧。 一幅变多幅,倒卖给黑市。 淮城藏家多,很多古画因年代久远,受潮被虫蛀在所难免,对于这些作品而言,每年的梅雨季节更是火上浇油。 淮城几乎所有的揭裱都会送到念芦斋,光揭裱一项,经裱画徐手的,少说也有千幅,但他没弄 坏过一幅画,也从未借机作伪。 就是把顾恺之、展子虔的画送到念芦斋,画主也可安心回家,按日子去取。 不会出意外。 可惜的是,裱画徐后继无人,孩子们都已迁居国外。 晚年,裱画徐独自生活,雇了个人做饭,他仍坚持对外裱画。 他不想在有生之年放下祖传的手艺。 本想平静地过完一生,哪知晚年并不平静。 改革开放后,淮城有几个去南方下海的人,禁不起物质诱惑,垂涎于逐渐兴盛的书画市场,而且看中了倒卖赝品这行。 他们第一时间想起家乡的裱画徐,他们知道徐老爹裱画、绘画的技艺都很高超。 他们或者通过私密渠道搞来原作,请裱画徐借揭裱制假;或者直接 报上画名,逼着裱画徐画。 裱画徐不从,这些人。山东省桓台县20xx_20xx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相关推荐
层级为识记 A。 三、小说阅读。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 25分) 千叶瓶 ①那只花瓶是他二十几年前从农贸市场买来的。 造型一般,素白,底部连瓷窑标志都没有。 花瓶陪伴他度过整个青壮年时期。 见证了他娶妻生子,也接受了他“哎,我退休啦 !”的招呼。 花 瓶随他搬了两次家,在家里的位置多次变易,近些年则一直搁放在书桌一角。 花瓶插过鲜花、干花和假花。 最后所插的是三根孔雀翎。
66. A. When is he arriving? B. What’ s his name? C. Where is he from? D. What’ s the matter? 67. A. Who is he ing with? B. How old is he? C. What did he plan to do? D. How long will he stay here? 68.
崇的,所以,孙中山认为科举考试在整体上还是以积极作用为主的,当然也是我国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孙中山评价科举制度 13.宋代时,“中书门下”的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职务相当于宰 相。 当时,“中书门下”属于 ( ) A.枢密院长官驻地 B.三司的行政衙门 C.宰相的办公机构 D.独立的监察机构 【答案】 C
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NaCl和 Na2SO4 二、填空题 (共 27分 ) 13. (8分 )(2020, 青岛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与 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填写下列空格: (1)现有水、氮气、氧气、铁四中物质,其中: (填写化学式 ) ①可供给人类呼吸的是 __O2__。 ②可作溶剂,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的是__H2O__。 ③可用于食品防腐的是 __N2__。 ④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
getting them to pete in teams to prevent boredom, wrote the study‟s author, Abigail James of 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Teachers could encourage boys to enjoy reading and writing with “boyfocused”
,连接 BC,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可得△ ACB为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 ACB中, AC=2, AB=6,由勾股定理可得 BC=4 2 ,由圆周角定理可得∠ A=∠ D,所以tanD=tanA= 222 24 ACBC . 考点:圆周角定理;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 . 16. 如图,点 A的坐标为( 4,0),直线 3y x n与坐标轴交于点 B, C,连结 AC,如 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