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20xx年中考物理模拟试题含解析内容摘要:
9.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使用试电笔,手应触碰笔尾金属体 B.在未断开电源开关的情况下更换灯泡 C.空气开关跳闸,说明电路中一定出现短路 D.在家庭电路中电冰箱和电视机是串联的 【考点】 安全用电原则;家庭电路的连接. 【专题】 电与热、生活 用电. 【分析】 ( 1)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时,一定要用手触及笔尾的金属部分,不能用手触及测电笔前端的金属探头,这样会造成人身触电事故; ( 2)灯口是与火线相连的,如果接触会发生触电事故; ( 3)家庭电流中电流过大原因:短路或总功率过大; ( 4)家用电器都是并联的. 【解答】 解: A、使用试电笔时,要接触笔尾金属体,才能辩别出火线和零线,故 A正确; B、通电的情况下,换灯泡时,如果不慎碰到了灯口,会发生触电事故,故 B错误; C、空气开关跳闸,说明电路中电流太大,可能是发生短路,也可能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故C错误; D、在家庭电路中,每个用电器都是并联在电路中,这样可以互不影响.故 D错误.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用电常识,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以及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短路或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10.下列数据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乒乓球的质量约为 2kg B.人体的正常体温为 37℃ 左右 C.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约为 D.人脉搏跳动一次需要的时间约为 2s 【考点】 质量的估测;温度;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 【专题】 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 析】 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个物体的质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 解: A、乒乓球质量约为几克,达不到 2kg,故 A错误; B、人体的温度在 37℃ 左右,符合实际,故 B正确; C、教室对面到天花板的高度在 3m 左右;故 C错误; D、人的脉搏 1min跳动 70次左右,故跳动一次的时间在 1s左右;故 D错误; 故选 B. 【点评】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11.为了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 A.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减少定滑轮的个数及每个定滑轮的质量 B.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减少动滑轮的个数及每个动滑轮的质量 C.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增加每次提升货物的高度 D.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减少每次提升货物的质量 【考点】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专题】 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在实验中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不光有物重还有动滑轮的重、绳重与摩擦;在动滑轮重一定时,增大物重可以提高机械效率; 根据机械效率 η= 100%= 100 %= 100% 和η= 100%= 100%= 100% 判断即可. 【解答】 解: A、减小定滑轮的重力不影响额外功,所以不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故 A不符合题意; B、根据机械效率 η= 100% 可知,在物重一定时,动滑轮的重力越小,机械效率越高,故 B符合题意; C、增加提升高度的时候,绳端被拉升的距离也变长了,根据 η= 100% 可知机械效率不受影响,故 C不符合题意; D、根据机械效率 η= 100% 可知,在动滑轮重一定时,被提升物体的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高,故 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理解和掌握,对于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有两种情况:一是减轻动滑轮重、绳重、及加润滑油以减小摩擦,这些方法可以减少额外功,提高机械效率; 二是增加物重,在额外功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有用功,从而提高机械效率.对此类题目,一定要记住这两种方法,然后直接在选项中寻找相符的选项. 12.新交通法规于 2020年 1月 1日施行,驾驶员不系安全带记 3分,罚 100元.汽车上设置了 “ 安全带指示灯 ” ,提醒驾驶员系好安全带.当安全带系好时,相当于闭合开关,指示灯不亮;安全带未系好时 ,相当于断开开关,指示灯发光.图中符合上述要求的电路图是( ) A. B. C. D. 【考点】 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专题】 电流和电路. 【分析】 由题意知,系好安全带灯泡不亮,未系好安全带时指示灯亮,说明开关断开时指示灯亮,否则灯泡不亮即被短路了. 【解答】 解:由题意知,指示灯与 S并联,但电路不会出现短路,即电路中有保护电阻;结合选项可知 D符合题意, 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 本题利用了对用电器短路时,用电器将不工作设计电路,注意不能出现对电源短路的情况,电阻是保护电阻,可使电 路对电源不被短路. 13.小刚买了一瓶果酱,可是怎么也拧不开玻璃瓶上的铁皮盖.爸爸让小刚用螺丝刀沿瓶盖的边轻轻撬了几下,再一拧瓶盖就打开了.这主要是因为( ) A.增大瓶盖直径,减小瓶盖侧壁对瓶的摩擦力 B.瓶盖的外表面变租糙,增大手对瓶盖的摩擦力 C.外面的空气进到瓶中,减小瓶内外气体对瓶盖的压力差 D.瓶盖与瓶口的接触面积变小,减小瓶盖侧壁对瓶的压力 【考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罐头类食品,加盖前一般都需要蒸煮,瓶内气体受热膨胀,盖盖后,随着温度的降低 瓶内气压降低,瓶内外气压差增大,盖子盖得更紧,用螺丝刀沿瓶盖的边轻轻撬了几下,可以让外部空气进入,从而减小瓶内外压力差. 【解答】 解:罐头是真空包装,罐头铁皮盖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很难打开,当用螺丝刀沿瓶盖边撬几下后,大气进入罐头内部,这时瓶内外气体的压力差很小,所以瓶盖就容易打开. 故选 C. 【点评】 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瓶盖难开的现象,这种情况多数是因为瓶内外气压不同,造成内外压力差大,大气压将瓶盖压的紧的缘故,只要将瓶盖轻轻撬几下,让瓶内外压力差变小即可轻松打开瓶盖. 1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 压不变,闭合开关 S,则( ) A.电流表 A的示数将减小 B.电压表 V1的示数将不变 C.电压表 V2的示数将增大 D.电压表 V1的示数与电流表 A的示数的乘积将变大 【考点】 电路的动态分析. 【专题】 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 【分析】 分析电路图: 当开关 S断开时,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 V1测量 R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 V2测量 R2两端的电压; 当开关 S闭合时, R2被短路,电路中只有 R1,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 V1测量 R1两端的电压(电源电压),电压表 V2被短路、示数为 0; 由此可以得 出三表的示数变化,进而判断各个选项的正误. 【解答】 解: 当开关 S断开时,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 V1测量 R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 V2测量 R2两端的电压; 当开关 S闭合时, R2被短路,电路中只有 R1,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 V1测量 R1两端的电压(电源电压),电压表 V2被短路、示数为 0; ( 1)当开关闭合时,电路中的电阻变小,而电源两端电压不变,由 I=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大,故 A错; ( 2)当开关闭合时,电压表 V1由测量 R1两端的电压(电源电压的一部分),变为测 量电源电压,电压表 V1示数变大,故 B错; ( 3)当开关闭合时,电压表 V2由测量 R2两端的电压,变为示数为 0,示数变小,故 C错; ( 4)由上面分析可知,电压表 V1示数变大、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 V1的示数与电流表A的示数的乘积将变大,故 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为电路动态分析题,分析电路图得出开关闭合前后的电路组成是解题的关键. 15.三个相同的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甲容器内只有水,乙容器内有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丙容器中悬浮着一个小球正确的是( ) A.三个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不相等 B.三个 容器中,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最大 C.如果向乙容器中加人盐水,木块受到的浮力不变 D.如果向丙容器中加人酒精,小球受到的浮力不变 【考点】 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 应用题;重力、弹力、摩擦力;浮沉的应用. 【分析】 ( 1)三个相同的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根据 p=ρgh 可知其对容器底的压强,再利用 F=pS比较三个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 2)物体漂浮或悬浮,受到的浮力都等于物体重. ( 3)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下沉;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上浮(漂浮);当物 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处于悬浮状态. 【解答】 解:( 1)在乙容器中,根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容器(包括水和玻璃杯)施加给木块一个竖直向上的浮力 F 浮 ,木块会反过来施加给容器(包括水和玻璃杯)一个竖直向下的压力 F 压 ,而且 F 压 =F 浮 .这个压力会通过容器传导给桌面.木块因为漂浮,所以 F 浮 =G 木=G 排 .所以,甲容器对于桌面的压力 F 甲 =G 水 +G 杯 ,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F 乙 =G 水 ′+G 排 +G 杯 =G水 ′+G 木 +G 杯 ,因为 G 水 =G 水 ′+G 排 ,因此,甲容器对于桌面的压力等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同理甲容器对于桌面的压力等于丙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故 A错误, B错误; ( 2)木块漂浮在乙容器中,木块的密度小于乙容器中液体密度,所以向乙容器中加入盐水,液体密度增大,木块仍然漂浮在液面上,那么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木块的重力没变,所以木块受到的浮力不变.故 C正确. ( 3)小球悬浮在丙容器中,所以 ρ 球 =ρ 水 ,所以如果向丙容器中加入酒精,则液体密度减小,所以小球将下沉,即小球受到的浮力变小.故 D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液体压强公式、物体浮沉条件的掌握和运用,本题关键:一是知道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漂浮,物体密度 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悬浮,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下沉;二是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是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 8分,每小题 2分.每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 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16.关于电磁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B.磁场的方向由磁感线的方向决定 C.指南针能指南是由于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D.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考点】 通电直导线周围 的磁场;地磁场;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 【专题】 磁现象、电生磁;电动机、磁生电. 【分析】 解答本题需要知道奥斯特的发现,磁场方向、指南针的原理及发电机的原理. 【解答】 解: A、奥斯特发现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故 A正确. B、放在磁场中的小磁针,静止时 N极的指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故 B错误. C、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地球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所以我们所说的指南针能指南是由于地磁场对指南针磁极的力的作用的,故 C正确. D、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 D错误. 故选 AC 【点评】 此题考查了有关电与磁方面的知识,要注意理解和运用.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暖花开时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B.温度越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越多 C.金属块很难被压缩,这表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D.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 【考点】 分子的运动;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分子间的作用力. 【专题】 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 AC、分子热运动理论的内容:一是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二是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三是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不同物体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B、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有温度差,高温物体将能量向低温物体传递,直至各物体温度相同; D、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 【解答】 解: A、春暖花开时闻到花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 A正确; B、发生热传递时,物体放出热量与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和末温有关,故 B错误; C、金 属块很难被压缩,这表明物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故 C正确; D、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水沸腾时内能增大,但温度不变,故 D错误; 故选: AC. 【点评】 本题考查分子的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及温度与热量和内能的关系,知识点较多,属于中等题.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游船在水上行驶时,坐在船上的游客相对于船是静止的 B.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力一定是不平衡的 C.冰雪地面行车必须慢速驾驶,主要是为了防止由于车的惯性带来的危险 D.支持力与物体受到的重力总是大小相等的 【考点】 参照 物及其选择;惯性;力与运动的。北京市朝阳区20xx年中考物理模拟试题含解析
相关推荐
8. 小航在实验室测量盐水密度。 进行了如下实验: 20 ℃ 10 图 10 图 11 m 0 1 2 3 4 cm A 图 9 平面镜 图 7 O A N 图 8 0 6 4 2 25 20 15 10 5 t/s 乙 甲 图 6 30 s/m mL 50 40 10 20 30 50g 10g 0 1 2 3 4 5 g 丙 图 13 ( 1)小 航将盐水倒入量筒中 ,如图 12甲 所示,
的面积为 __________.(用含 a 、 b 的代数式表示) ( 2 )根据图 2 ,写出一个符合图形的因式分解的等式 __________. 12. 我们已经学过用面积来说明公式,如 2 222x y x xy y 就可以用如图甲中的面积来说明. 请写出图乙的面积所说明的公式: p x q x __________. 13. 已知 222 1
进行抛硬币试验所得的数据: 试验者 试验 次数 n 正面朝上的次数 m 正面朝上的频率 nm 布丰 4040 2048 0. 5069 德摩根 4092 2048 0. 5005 费勤 10000 4979 0. 4979 那么估计抛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的估计值是 . 16. 如图,已知点 C是 ∠AOB 平分线上的点,点 P、 P′ 分别在 OA、OB上,如果要得到 OP= OP′
13. 2 ; 2 或 1 14. 4 ; 42 注:第 1 14 题第一 空 2分,第二 空 3 分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80分 . 其他正确解答过程,请参照评分标准给分 . 15. (本小题满分 13 分) 解: (Ⅰ) 由 π ππ42xk ,得 ππ 4xk, kZ . [ 3 分 ] 所以 函数 ()fx的定义域 是 π{| π
12. 1; 13. 1 和 0 , 1[ ,3]4 ; 14. ① ② ③ . 注: 13题第一问 2分,第二问 3分。 14 题少选 1个序号给 2分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80 分 .若考生的解法与本解答 不同,正确者可参照评分标准给分 . 15.(本小题满分 13 分) ( Ⅰ )解:由 πA B C ,得 si n( ) si n( π ) si nA
分 ) 30. 在 “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 的实验中,小丽同学选取一块 薄平板玻璃、两个完全相同的跳棋子 A和 B、刻度尺、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 ( 1)小丽将棋子 A放 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如图 22所示。 她观察发现:平板玻璃中棋子 A 的像偏高且倾斜。 你认为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是。 ( 2)实验器材调整正常后,若棋子 A距平板玻璃 5cm, 棋子 B与棋子 A的像重合,则 B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