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xx—20xx第二章水和溶液复习测试卷及答案内容摘要:
,可除去污水中的碎菜叶、碎塑料薄膜及泥沙。 ( 2)用什么物质,可除去污水的臭味。 ( 3)把生活污水回收处理,进行再利用的目的是什么。 (4) 某学生把浑浊的泥水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请你分析造成滤液浑浊的原因有哪些。 你准备如何补救。 . 1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 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生成氧气。 回 答 下 列 问题 : A B C (1)用 C 装置制取氧气 , 过氧化氢溶液应从 _______(填仪器名称 )口处注入 . 二氧化锰从______ (填仪器名称 )口处加入。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B装置收集氧气 ,证明氧气已收满的 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用 A装置收集二氧化碳 ,验满的方法有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实验时用此法代替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 ,优点是 __________(填序号 ) ①生成物只有氧气②不需加热③需要加热④安全⑤保护环境 ( 4) 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的过程中,管口放一团棉花的原因是: , 管口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实验 结 束后要先移导管后移灯的原因是:。 (5)装置 C中反应很剧烈 ,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 ___________(填序号 ) ①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②用体积较小的反应容器③加热反应物 (6)收集好的氧气在做铁丝燃烧实验时 ,集气瓶底部要铺一层细沙 (或留少量的水 )的目的是,在 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的实验。 结果没有观察到 “ 火星四射 ” 的现象,请分析此实验失败的一种可能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实验室用如下装置制备 几瓶氧气用于性质实验。 水 ( 1)检查气密性时发现装置漏气,请在答题卡装置图中用箭头标出可能发生漏气的位置(标出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教版】20xx—20xx第二章水和溶液复习测试卷及答案
相关推荐
. . 辩证关系,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 10分) 三、论述题( 20 分) ,“走出去”已经成为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点,既能助推中国经济发展,也能为经贸伙伴带来红利。 华为布局全球市场 华为人很早就认识到,跨国巨头林立的通信设备市场过分依赖国内市场是没有前途的,全球市场是一块巨大的蛋糕,因而国际化成为了华为的战略选择。 时至今日,华为的国际化战略已然开花结果,在 2020 年
) ( ) ( ) 八、在( )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 2 分) 一( )面包 一( )鲜花 一( )轮 船 一( )树叶 九、根据句子在 ( )里填上正确的字词。 (2 分 ) 吗 呢 呀 吧 啦 这是怎么回事 ( )。 小白兔,我们赶快回家 ( )! 常常 非常 我 ( )看童话故事书。 公园里的花很多,开得 ( )美丽。 十、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3 分) ( )的荷花 ( )地学习
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史记》 《 The Monkey King》 (《猴王》 )。 该著作为 (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牡丹亭》 ,有力地鞭挞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牡丹亭》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时珍 )好读医书。 医家《本草》 „„ 品类既烦 (繁 ),名 称多杂
(2)图 2所示纸币的名称是什么 ?它最早是何时在哪个地区出现的 ? ,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0年 4月 24日 ,“ 华光礁 1号沉船特展 ” 在南京博物院开展 ,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参观。 “ 华光礁 1号 ” 是我国考古工作者在西沙群岛的远海地区发现的第一艘古船。 该船是一艘南宋商船 ,800多年前在航行到西沙华光礁时不幸触礁沉没。 —— 摘编自人民网 (2020年 4月 25日 )
E D C B 钙尔奇 D 600 主要成分:碳酸钙、维生素 D 服用方法:咀嚼或水服 贮藏:避光 ① 写出胃液与 “钙尔奇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其反应类型为 ____________反应; ② 由贮藏方法分析推测维生素 D 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8分)
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②段画线句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对此加以赏析。 ( 3分) 10.分析第③段运用第二人称的作用。 ( 3分) 11. 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第⑧段画线句的含义。 ( 3分) 1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第②段里“你到了悬崖的边缘, 前面是寂静的深谷,不,连深谷也不是”化虚为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