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超细雾化喷嘴影响雾化效果的原因内容摘要:

1、超细雾化喷嘴影响雾化效果的原因1 前言(来源:http:/ )在航空航天领域、燃烧工程领域及化学工业中广泛应用着各种结构形式的喷璃,特别是在化学工业中应用更为广泛。 比如常用的喷雾干燥器中就应用了直射式喷嘴、离心机械雾化喷嘴及空气雾化喷嘴,但以空气雾化喷嘴应用最多。 就目前国内所应用的空气雾化喷嘴而言不论是燃烧工程还是化学工业,所应用的喷嘴基本上是在大流量,粗的雾化粒度条件下工作而对于目前正在研制的新型表面改性设备而言,却需要雾化牲度小于 10um,印以超细状态喷出。 虽然运用高速(音速或超音速) 气流雾化是实现超细雾化的有效可行的手段之一但迄今为止,这类喷嘴尚无一套理论计算方法对空气雾化喷嘴的设计 2、,还以经验、试验为主。 本实验用两种喷嘴。 一为内混式空气雾化喷嘴,其内流路为液路,外流路为音速雾化气路。 二为三流路气一液一气临界空气雾化喷嘴,其中间流路为液陆,内流路为一次亚音速气路,外流路为超音速二次雾化气路。 2 实验装置和实验系统实验装置和实验系统如图 1 所示。 系统分为水路、气路、喷嘴实验枪体、液雾测试系统 4 部分。 雾化的粒度分布用 2200 型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测定。 对粒度分布采用 R 一尺分布。 当采用尺一只分布时,计算机可以将原始数据拟台,直接给出分布方程中的 X 和 N 两个参数。 由下到方程可得到颗粒的平均直径.其中:Q 累积分布,即足寸小于 D 的液滴体积占总液雾的体积百分数;X 3、液滴尺寸分布中的某个特征尺寸; 尺寸分布指数,表征液滴尺寸分布的埘匀性。 实验系统在进行内混式空气雾化喷嘴实验时,只开外气路和液路在进行三流路临界空气雾化喷嘴实验时,内外气路及液路同时参与工作。 31 内混式空气雾化喷嘴根据现有的资料分析,对空气雾化喷嘴而言,影响雾化细度的主要因素是气流速度。 因此,本实验主要从气孔直径、气孔数目、气液比、气压 4 个方面进行实验分析。 实验条件:喷嘴出口直径 25 mm,喷嘴液孔直径 10mm,气液交角 6O 度喷液量 3Okg/h。 32 三流路临界空气雾化喷嘴在液路、内气路、外气路分别设置旋流器,旋流器的旋角分别为 35 度、45 度、55 度,旋向分左旋和右旋两 4、种。 实验条件:喷嘴内气路喷口孔直径 3mm,液路喷口直径 5mm,喷液量 50kg/h。 4 实验结果与分析41 内馄式空气雾化喷嘴411 气孔直径的影响在喷嘴其它几何因素(气孔个数均为 4)不变时,在相同的工况条件下,喷嘴雾化细度随气孔直径的增大而减小。 在气液比为 0.4,气压为 0.5MPa 时,其雾化细度均已在 10um 以下,表明此时出口速度已达音速,混合腔压力也已逐渐达到并超过临界压力比。 412 气孔数目的影响喷嘴雾化细度 MMD 随气孔个数的增多而藏小。 当气孔数大干 6 时,雾化细度减小趋势变缓。 当气孔数在 46 之间时,平均雾化细度 MMD 基本上在 10 Um 以下,表明此时再增 5、加混合腔内气流与液流接触面积,对雾化细度 MMD 已不再起主要作用,混台腔内压力已达临界值,MMD 下降趋势变缓。 413 气压的影响当气压由 02 MPa 增至 0 5 MPa 时,MMD 由 25Um 下降至 7um 左右;当气压值继续增加,超过05MPa 后,曲线变平缓,此时再增加气体压力也不会使雾化进一步变细表明此时喷嘴出已达音速,在这种状态下,高速气流的出口速度对雾化起决定性的像用,此时气液比的变化对 MMD 影响不大。 414 气液比 wawf 的影响MMD 随气液比的增大而减小,当气液比增至 04 后,继续增大气液比其雾化细度没有明显的变化,而且在相同气液比下,液压值的变化对雾化没有 6、明显的影响,影响雾化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气流速度。 在一定气液比(WaWfO3)下,雾化细度均能达到 10 um 下。 根据实验,雾化细度 MMD 随液孔直径变化不大;在喷嘴达临界值后,MMD 随液压几乎没有变化。 42 三流路临界空气雾化喷嘴421 内、外气路共同工作时,几何因素对雾化的影响4211 内气路旋向、旋角的影响在内、外气路共同工作时, 内气路气流旋向对雾化细度的影响与液体旋角和外气路气流旋角有关。 同样在液流小旋角(35 度)时,外路气流旋角大(55 度) ,内路气流逆旋的雾化效果好;外路气流旋角小(35度),内气流逆旋的雾化效果比顺旋的效果好。 同样在液流大旋角(55 度)的情况下,内路气流 7、旋向对雾化细度的影响基本上不受外路气流旋角的限制,即无论外路旋角大小如何,内气路逆旋的雾化效果比顺旋的要好。 4212 外气路旋向、旋角对雾化的影响在内、外气路流量比较小时,外气流旋向、旋角对雾化的影响比较明显。 外气路旋角大(55 度) 的情况比旋角小时(35 度)雾化效果好;外气流与水路同旋向时雾化性能比反旋向时要好。 从实验结果中发现,液路旋流器大旋角(55 度)时比小旋角(35 度) 时雾化效果要好一些。 在不同的液路旋角下,MMD 曲线变化不多,随气液比增大,四条曲线几乎重台,说明旋角大小,对最终雾化影响并不显著,与内、外空气流路旋角对雾化的影响相比 居次要地位。 对空气雾化喷嘴而言,提高喷嘴 8、雾化性能的关键在子空气流路。 422 内、外气路共同工作时,内外气量分配对雾化的影响内气路与外气路流量之比分为 5 种方式:4:0、3:1、2;2、l:3、0:4。 喷嘴在外气路加空气旋流器的情况下,只要在有内气路工作时候,内气流量越大,雾化效果越好,极限攮提-g 只开内气路,雾化救果最佳。 而 气路分配的空气流量越多,雾化质量越恶化。 实验中发现,在无内气路工作,只开外气路时,雾化还是有相当韵质量。 这实际上袭明内气路经常起着雾化的承担者,而外气路反而显得多余,只起到扩大液雾锥角的作用。 实验中还发现在外气路不装空气旋流器的情况下,虽然外气路的雾化作用仍然次于内气路,但雾化质量却好得多。 此时,由于气流不 9、旋转流动,措超音通道射出,呈倒锥状与一次雾化粗液雾相交,由于这种空间相交方式较直接,相对于内外气路匹配关系不好的外路加旋的喷嘴形式来说外气路对次初液雾的雾化作用要大,因此雾化效果比较理想。 实际上,外气锥能否与内气雾化形成的初始液雾有救地匹配便成为雾化的关键。 从实验中可知,对本喷嘴而言,在调节内外气路气量及气液比,在一定的液压及气压条件下,能使雾化细度小于 10um,完全能满足超细雾化的要求。 5 结论51 内混式空气雾化喷嘴的雾化细度随气孔直径的增大而减小;随气孔个数的增多而减小,但气孔个数的增加有一适宜值,对不同喷嘴而言不同。 本喷嘴舶气孔个数在 46 范围为宜。 52 内混式空气雾化喷嘴的 MM 10、D 随气液比、气压的增加而减小,但气液比、气压的增加有一极限值,此时混合腔压力选临界值气流出口速度选音速,曲线变平缓,再增加气液比、气压值已无意义。 53 三流路临界空气雾化喷嘴在内外气路共同工作时,由于受多种因素时影响,其雾化规律较复杂,并不存在某种单一的变化规律。 但在内气路单独工作时,其 MMD 随气流速度增大而减小但气流速度达一定程度时,雾化细度曲线变化趋于平缓,此时内气流量和速度是影响雾化的主要因素。 54 三流路临界空气雾化喷嘴在外气路单独工作时,气路与液路旋向相反,雾化效果好;液体旋角在一定范围内对雾化细度影响不明显。 55 内混式空气雾化喷嘴与三流路临界空气雾化喷嘴在一定的几何结构及调节工况参数条件下都能获得超细雾化的效果,平均雾化细度均能在 10um 以下完全能满足超细雾化技术的要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