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迟眼蕈蚊内容摘要:

2、和亚前缘脉比较粗。 足细长,基节长不到腿节的 1/2,被有微毛,胫节末端内侧有刺 2根。 雄虫腹部较细长,腹部末端具有一对抱握器,向内弯曲呈夹状。 雌虫腹末粗大,有一对呈分支的尾状物。 2卵椭圆形,长 024 毫米,宽 017 毫米,乳白色。 3幼虫体细长,69 毫米,头部黑色具有光泽,体白色,胸腹部各节表面光滑,无足。 4蛹是裸蛹,长 78 毫米,初为黄白色,后变黄褐色,3 对足与翅芽平齐。 二、发生规律在天津、北京、肘北每年发生 34 代。 以老熟幼虫在韭菜鳞茎内或根际周围 34 厘米深的土壤中以休眠状态越冬。 在保护地内则无越冬现象,可继续繁殖为害。 第二年春 3月下旬至 4月初开始化蛹,4 月羽化为成虫, 3、这是全年防治成虫的关键时期。 第一代幼虫在 4月下旬至 5月;第二代在 6月;第三代在 7月;第四代在 10月至翌年 4月羽化为成虫。 成虫善飞翔,扩散距离可达 100米左右,畏强光,常聚集成群,多为 911 时交配,下午 4时后栖集在韭菜田间的土缝中。 交配后不久产卵在韭菜周围土壤缝内或土块下面,多数成堆产,每头雌虫产卵 100300 粒。 初孵的幼虫先行水平扩散,先为害韭菜叶鞘、嫩茎、芽,然后咬断茎再蛀入茎内,夏季幼虫转向鳞茎下部为害。 露地韭菜,幼虫大多分布于离地面 23 厘米处,在保护地内,以 4厘米处分布最多。 成虫喜湿怕干,土壤湿度是成虫羽化的关键因素,34 厘米土壤的含水量达15一 24时为最适宜,若土壤过干或过湿则不利于成虫羽化和幼虫孵化。 幼虫喜在湿润多汁的嫩茎、鳞茎内生活。 一般在低湿地、砂壤土发生量多,危害严重。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