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栽培技术小结内容摘要:

2、地。 稻田免耕,开挖丰产沟,沟宽 1520 15邻沟距(畦宽)160出的土不可堆在沟沿上,应使畦面微呈弓背形,以免积水。 一般的小草和稻茬并不影响种植;若有大草可踩倒或锄去,但不要使用除草剂。 4、播种。 每畦播 45 行,行距 3040距 25边各留 20播5000 株左右。 将种薯眼斜向接近土面摆好。 5、施肥。 可根据稻田肥力和产量要求一次施足基肥,不追肥。 若以腐熟的厩肥作基肥,可适当兑土在播种时直接分放在种薯上;若使用化肥,以复合颗粒肥为佳,可将肥料放在两株种薯的中间,也可放在种薯近旁但需保持 5上的距离,以防烂种。 6、灌溉。 自然降水一般已能满足本项技术的要求。 若遇高温干燥天气,使薯苗受旱,可由丰产 3、沟适时适量灌水,水层宜浅以不使稻草漂移为度,并及时排水落干。 相反遇到连阴雨天气要注意排水。 另外,选择沙性较强的田块更适合种植马铃薯及本项技术的实施。 7、植保。 稻草全程覆盖能抑制杂草生长,一般不用除草;病、虫害也轻,可以做到不使用农药。 8、收获。 稻田免耕、稻草覆盖的结果,使马铃薯的茎基在土面以上,从茎基长出的匍匐茎多数沿土面延伸,只有少数遇到土壤裂缝或孔隙而钻入地下。 因此,70%以上的薯块在土面上,拨开稻草即可拣收;少数生长在裂缝或孔隙中的薯块入土也很浅,很容易挖掘。 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新技术彻底改变了马铃薯传统栽方法,变“种薯”为“摆薯”,变“挖薯”为“拣薯”,省去了费工费力的翻耕整地、挖穴下种、中耕除草和挖薯等诸多工序,省工节本,简便易行,从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是一项实用的轻型栽培技术。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