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水灾后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2、高垄,覆垄高 810 厘米。 地膜覆盖的宜进行宽窄行种植,并结合播种施足底肥。 按大行距 7075 厘米,小行距 3035 厘米,株距 20 厘米左右。 在两小行间撒施硫酸钾型复合肥 3040公斤/亩。 覆土后垄高 56 厘米,宽 6070 厘米,然后用地膜盖双行,要求地膜全部覆土 12 厘米,以看不见地膜为佳,每下一场大雨都要把冲刷掉土的部分重新覆土。 在种植 46 天即可出苗,可破膜放苗,放苗同时,在破膜处覆土。 精细管理,科学合理浇水:齐苗后浇一次齐苗水,以后团棵后浇一水。 进入 10月后,马铃薯进入膨大期,沟内保持湿润,天气干旱时 710 天浇一次水,切忌大水漫灌。 科学施肥,合理培土:露地栽培的,在 3、马铃薯团棵期追施有机肥 23 方,马铃薯专用肥 5075 公斤,并进行一次培土。 10 月中旬进入膨大期,再追施 2550公斤硫酸铵化肥,并再进行一次培土。 综合防治病虫害:危害马铃薯的害虫主要有瓢虫、甜菜夜蛾、小菜蛾、蚜虫等。 主要选用药剂:菜农 600800 倍;2蚜克 15002000 倍;夫20002500 倍等交替喷雾,隔 710 天一次。 一般掌握从 9 月中旬到 10 月中旬,每隔 710 天喷一次保护药,选择 80猛飞灵、8大生 8早疫灵锰锌、50艾斯特 600800 倍,交替施用。 发病后可选用 58雷多米尔、72克露、50安克混艾斯特 600800 倍喷雾。 隔 710 天一次,连续 23 次。 喷施调节剂:在块茎形成期结合治虫及时喷施“天达2116”地下根茎专用 750倍液。 间隔 1015 天后,再以 750 倍液的“天达2116”间隔 710 天连喷 2 次,这样可稳定植株细胞膜,促使生长,控制旺长。 专利查询。马铃薯水灾后栽培技术
相关推荐
2、好氮磷钾配合的平衡施肥;北方土壤有效钾含量比南方高,粮食作物钾肥的施用不普遍,但是针对马铃薯需钾多的特点,要适量补充钾肥。 建议,氮磷钾化肥的适宜比例:北方地区平均为 1方地区平均为 1设马铃薯亩产水平在1500 公斤左右,推荐氮肥施用量折纯氮 10斤/亩、钾肥用量折纯 5斤/亩、磷肥用量折纯 3斤/亩。 在马铃薯施肥的时期、方法及分配方面,要采用基肥和追肥两种。
2、时即可播种。 切块播种时,切刀要消毒,要求单块重 3050 克,每个薯块要有芽眼,并用草木质拌种。 二、开沟起畦每 3 米包沟起畦,沟宽 30 厘米,沟泥均匀撒于畦面并呈龟背型,利于排水,然后开好环田沟。 三、播种和盖草种植规格为株距 25 厘米、行距 30 厘米,每畦种 9 行,放种时芽眼向上。 播种后,再在行距之间均匀施基肥,亩施腐熟粪肥 2000 公斤、硫酸钾 50 公斤,然后盖上稻草
2、深褐色,外圈浅揭色和大小不等的斑点。 据调查套袋梨园袋内黄粉虫等发生率第一年为 第 23 年为1214,第 46 年为 2324,第 78 年为 8090,因此要逐年加强对这些害虫的防治。 套袋前喷药套袋前 12 天,细致周到地喷施一次杀菌杀虫剂;如用 50多菌灵 800 倍液(或者说 10甲基托布津 1000 倍液)、杀死 2500 倍液、10蚜虱净25003000 倍液防治轮纹病、锈病
2、90%,因此要加强对这些害虫的防治。 套袋前喷药套袋前 12 天细致周到地喷施 1 次杀菌杀虫剂。 如用 50%多菌灵800 倍液(或 10%甲基托布津 1000 倍液)、杀死 2500 倍液、10%蚜虱净25003000 倍液防治轮纹病、锈病、黑斑病、黑星病、梨蝽象、梨木虱、黄粉蚜、康氏粉蚧等。 喷药浓度不要过高或过多的农药混用,以免造成药害和果面污染。 施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