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果套袋如何防治黄粉虫等害虫内容摘要:
2、90%,因此要加强对这些害虫的防治。 套袋前喷药套袋前 12 天细致周到地喷施 1 次杀菌杀虫剂。 如用 50%多菌灵800 倍液(或 10%甲基托布津 1000 倍液)、杀死 2500 倍液、10%蚜虱净25003000 倍液防治轮纹病、锈病、黑斑病、黑星病、梨蝽象、梨木虱、黄粉蚜、康氏粉蚧等。 喷药浓度不要过高或过多的农药混用,以免造成药害和果面污染。 施药后、套袋前遇较大降雨或套袋间隔期拉得过长,对未套袋果再喷 1次杀菌杀虫剂。 选用药袋选用专制的套果药袋,利用纸袋上的药剂来预防和杀灭病菌害虫;如无专制药袋,也可将自制的果袋放入上述杀菌剂和杀虫剂中浸泡,取出晒干后再进行套果。 注意套袋方法首先果袋大 3、小要适宜,如单果 300 克以下品种可选用 185 克150克规格;400 克左右的品种选用 190 克175 克规格。 其次果袋质地柔韧,通透性要好。 套袋时先将纸袋撑开,果与袋壁保持一定距离,果不要紧贴果袋,以防梨木虱和蝽象在袋外危害,也可防风擦伤果面。 扎袋时要扎平扎紧,防止虫从缝隙潜入,袋两底角朝下,以防袋中积水。 套袋后管理套袋后 6 月上中旬、6 月下旬和 7 月分别喷 1 次药:80%敌敌畏 1000倍液、螨素 4000 倍液和 1%氯氰菊酯 15002000 倍液防治果袋外的梨木虱、黄粉虫等害虫。 喷药要仔细全面,不留空隙,树冠上下内外,正面反面,叶柄、树干等处均应喷透。 同时注意检查袋内。 套袋后每隔 1520 天检查一次,随机检查 5%以上的纸袋,如果虫袋率在 5%以上,应及时喷药于果袋上,使果袋全部湿润,如用 80%敌敌畏 1000 倍液等。 专利查询。梨果套袋如何防治黄粉虫等害虫
相关推荐
2、高垄,覆垄高 810 厘米。 地膜覆盖的宜进行宽窄行种植,并结合播种施足底肥。 按大行距 7075 厘米,小行距 3035 厘米,株距 20 厘米左右。 在两小行间撒施硫酸钾型复合肥 3040公斤/亩。 覆土后垄高 56 厘米,宽 6070 厘米,然后用地膜盖双行,要求地膜全部覆土 12 厘米,以看不见地膜为佳,每下一场大雨都要把冲刷掉土的部分重新覆土。 在种植 46 天即可出苗,可破膜放苗
2、好氮磷钾配合的平衡施肥;北方土壤有效钾含量比南方高,粮食作物钾肥的施用不普遍,但是针对马铃薯需钾多的特点,要适量补充钾肥。 建议,氮磷钾化肥的适宜比例:北方地区平均为 1方地区平均为 1设马铃薯亩产水平在1500 公斤左右,推荐氮肥施用量折纯氮 10斤/亩、钾肥用量折纯 5斤/亩、磷肥用量折纯 3斤/亩。 在马铃薯施肥的时期、方法及分配方面,要采用基肥和追肥两种。
2、连喷 23 次可达到理想防效。 二、早疫病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薯块也能受害。 该病的发生早于晚疫病,一般从下部老叶首先发病,开始在叶片上形成褐色的小点,后扩大成近圆形又具有同心轮纹的暗褐色病斑,故又称轮纹病斑,病斑与无病组织界限分明,严重时叶片干枯。 2、薯块感病后,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暗褐色,略有下凹,薯肉变成褐色,干腐,下面有一层木栓化组织。 3、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增施肥料
2、3 公斤和 1528 公斤,分别比对照东农 303 减产 增产 两年平均亩产 1591 公斤,比对照东农 303 增产 南方冬作组块茎亩产分别为 1702 公斤和 1437 公斤,分别比对照东农 303 增产 两年平均亩产 1570 公斤,比对照东农 303 增产 2005 年早熟中原二作组生产试验,块茎亩产 1902 公斤,比对照东农 303 增产 该品种符合国家马铃薯品种审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