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豆早春保护地的栽培管理技术内容摘要:
2、择。 早春毛豆保护地促早栽培,应选择耐寒性强、株型紧凑、生育期短的毛豆品种为主,目前宁波市主要栽培品种有 292、青酥 2 号和青酥 1 号等早熟品种。 (2)播种育苗。 早春毛豆保护地栽培以采用育苗移栽为好,一般大棚+小拱棚+地膜覆盖栽培的,可在 1 月中下旬开始播种,小拱棚+地膜覆盖栽培则于 2 月上中旬播种。 (3)整地做畦。 为降低棚内地下水位,整地作畦要采用小高畦,即畦面宽100110 厘米,沟深 2025 厘米,沟宽 20 厘米左右,畦面呈龟背形。 (4)适度密植。 保护地栽培品种多为紧凑型的早熟品种,植株较矮,因此要适当密植,一般每穴 3 株、每亩定植 70008000 穴,基本苗 20000 3、24000 株,行距 35 厘米,株距 2427 厘米。 (5)温湿度管理。 定植后 35 天不通风,以利保温保湿,促使缓苗。 缓苗后,晴天适当降温炼苗,棚温控制在白天 2325,夜间 1723,相对湿度75左右。 随着秧苗的生长发育,大棚(拱棚)要逐渐延长通风时间,加大通风量。 3 月中旬前,大棚+小拱棚+地膜覆盖栽培的,大棚内小拱棚日揭夜盖,晴天中午可摇开边膜通风;小拱棚+地膜覆盖栽培的,以小拱棚棚头通风为主。 3 月下旬气温上升,可酌情拆去大棚内的小拱棚,如小拱棚+地膜覆盖栽培的,除两头通风外,每隔 10 米左右开一个通风口,若无强冷空气,夜间可不关闭通风口。 4 月中旬后,大棚两边边膜摇开,小拱棚可揭掉棚膜。 (6)加强肥水管理。 早春保护地栽培的毛豆品种株型较矮,不易徒长,应在初花期,每亩追施 10 千克速效氮肥+5 千克复合肥,酸二氢钾+素 2 次,可有效地提高结荚数,促进子粒膨大。 前期一般不需浇水,并要注意田间排涝,开花结荚期需水量增加,根据天气和土壤墒情灌水,以保持土壤潮湿。 专利查询。毛豆早春保护地的栽培管理技术
相关推荐
2、米,株距 18 厘米,每亩 4500 穴左右,于 5 月初在马铃薯大行内套栽 2 行地膜棉。 如马铃薯栽培采用配套争早措施,在 5 月上旬收获腾茬,亦可采取纯作马铃薯,则有利于高产高效。 马铃薯组合配置:行距 50 厘米,株距 20 厘米,每亩 6000 穴左右。 二、应用赤霉素,打破休眠期马铃薯休眠期一般 5060 天,采用赤霉素浸种可有效打破休眠期。 品种宜选用株型直立、茎秆粗壮、块茎大
2、果去皮除核取果肉打浆,78下杀菌 20 分钟保存备用,或芒果去皮加糖保藏,用时除核打浆、热杀菌。 椰子削外衣和去种皮,取椰肉刨丝,或切碎、打浆榨取椰奶,杀菌、低温保藏备用。 (2)原料混合均质:先将称好的稳定剂与其 10 倍重量的糖混合均匀后,加水混合溶解,浸泡备用。 甜炼乳、全脂奶粉、稀奶油加适量水一起混合均匀后加入溶化好的奶油和准备好的稳定剂、剩余的白砂糖,共同混溶加热至 65
2、,每个雌虫可产卵 200400 粒,分多次产出,卵产于果皮下,每个产卵孔有卵510 粒。 卵期在夏天 1 天、秋季 2 天、冬季 36 天。 幼虫孵化后,即在果内为害,蜕皮 2 次。 幼虫老熟即离果入土 34处化蛹。 (4)防治方法第一,冬季或早春期间,翻耕园土,减少冬期虫口基数。 第二,成虫盛发期,夜间用拟除虫菊脂类农药 2000 倍液或 90%敌百虫 800 倍液喷洒树冠。 第三。
2、此期主要病害有炭疽病、灰霉病、褐斑病、霜霉病等,可用福星7500 倍液、世高 1300 倍液、使百克 2000 倍液、甲霜灵一锰锌 800 倍液,根据病情,交替用药 23 次。 虫害主要有葡萄叶甲、毛虫等,可用敌杀死 1500 倍液或敌敌畏 800 倍液,喷雾防治 12 次。 5)葡萄采摘前 20 天,停止使用任何农药。 6)采摘葡萄。 须严格按照葡萄采摘标准进行采摘。 即糖度在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