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田有效养蛙的新型方法内容摘要:

2、挖的泥土加高田埂 60 厘米,宽 70 厘米,并夯实,保持一定坡度。 沿田埂四周用木桩和聚乙烯网布围成 高的防逃墙,网布埋入土内 20 厘米。 田内设置若干个小岛,或在田埂上用瓦块搭成小洞,供蛙栖息,田埂对侧设有注、排水口,并密装栅栏和密铁窗网等装置,防蛙逃逸。 2、藕田消毒:在藕田灌水前,每亩用生石灰 35 公斤化浆全池泼洒。 3、植藕放蛙:藕池清整后,注水 1520 厘米,选择无损伤、无病害、表皮光滑、充分老熟、藕芽完整的早熟藕种。 按株、行距 2 米均匀栽植,植入泥土深度 1215 厘米,亩栽植藕种 100 公斤。 植藕 10 天后,每亩放重 25 克的老蛤幼蛙 30005000 只,如是放养牛蛙及 3、美国青蛙,则亩放重 50 克的幼蛙15002000 只,要求蛙体健壮无损伤,个体大小一致。 切忌放养蛙蝌蚪,因藕田蛙类的敌害黄鳝等会吞食蝌蚪。 4、饲料投喂:蛙主要喜食鲜活的动物性饲料,幼蛙下田后,应投喂人工收集或培育的蚯蚓、小鱼虾、田螺、粪蛆,以及米糠、豆渣、玉米粉等饲料。 在幼蛙期要进行食性转换,从杂食性转为动物性,投喂鲜活小鱼虾、蚯蚓、蝇蛆等,并可人工驯食使其摄食人工颗粒饵料。 投喂采取人工驯食方法:在饲料盘上方装一水桶,桶底开一小孔,使桶中的水能不停地滴入饵盘上(用竹箔制成槽式饵盘),饵盘中的水一振荡,盘中的饲料亦随水波动,蛙即误认为是活饵而抢食。 蛙摄食量大,还可在池内装置黑光灯诱虫,或用发酵 4、后的畜禽粪肥养殖蚯蚓及蝇蛆等,增加饵料来源,并在陆地和水面广布饵料台,以满足蛙摄食需要。 投喂量随着蛙长大,由占蛙体重的 5左右增加到占体重的 15左右,投喂原则是量少次多,以投喂后在半小时内吃完为好。 5、日常管理:主要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水质管理。 要定期加水和更换新水,每半月注水一次,高温季节应加深水位 30 厘米。 在围沟内投放水葫芦、水草等水生植物,以净化水质。 二是做好防逃工作。 经常检查防逃设施及池埂上的洞穴,发现围栏网布破损或不严密的地方,要及时修复。 三是防治敌害。 如田鼠、蛇、鸟类等,必须经常注意巡查,发现敌害立即予以捕捉或驱赶。 四是疾病防治。 常打扫食场,清除残饵,定期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消毒食场。 若发现蛙患红腿病、肿腿病,可分别用 510的盐水或 20的消炎片溶液浸泡病蛙 10 分钟;用 30锰酸钾液浸洗。 此外,发现病蛙后,还应及时捞出隔离治疗,以防传染。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