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菟丝子内容摘要:

2、本和草本植物的茎上。 其根已退化,叶片退化为鳞片状,茎勾黄色丝状物,纤细(直径约1 毫米),肉质,绕于寄主植物的茎部,以吸器与寄主的维管束系统相连结,不仅吸收寄主的养分和水分,还造成寄主输导组织的机械性障碍,其缠绕寄主上的担状体能不断伸长,壁延繁殖。 菟丝子子以种子繁殖和传播,花小,白色或淡红色,簇生;子 24 枚。 菟丝子种子成熟后落入土中,休眠越冬后,翌年 3、4 月间温湿适宜时萌发,幼苗胚根伸入土中。 胚芽伸出土面,形成丝状的菟丝,在空中来回旋转,遇到适宜寄它就缠绕在上面,在接触处形成吸根伸入寄主。 吸根进入寄主组织后,部分组织分化为导管和筛管,分别和寄主的导管和筛管相连,自寄土吸取养分和水分。 当 3、寄生关系建立后,菟丝子就和它的地下部分脱离,茎继续生长并不断分枝,以至覆盖整个树冠。 一般夏末开花,秋季陆续结果,成熟后蒴果破裂,故出种子,落地越冬。 【防治方法】防治菟丝子应以人工铲除结合药剂防治,具体应抓好下述环节:(1)加强栽培管理。 结合苗圃和果园管理,于菟丝子子种子未萌发前进行中耕深坪,使之不能发芽出土(一般埋于 3 厘米下便难以出土)。 (2)人工铲除。 春末夏初检查苗圃和果园,一经发现立即铲除,或连同寄生受害部分一起剪除。 由于具断茎有发行成新株的能力,故剪除必须彻底,剪下的茎段不可随意丢弃,以免再传播。 布菟丝子发生普遍的地方,应在种子未成熟前彻底拔除,以免成熟种子落地,增加翌年侵染来源。 (3)喷药防治。 在菟丝子生长的 510 月间,于树冠喷施 62 草甘磷水剂 200250 倍液(58 月用 250 倍,9 月和 10 月气温较低时用 200 倍)。 施药宜掌握龙眼新梢老熟后、菟丝子开花结籽前进行。 也可用敌草腈 克亩,或鲁保 1 号 克亩,或 3%五氯酚钠,或 3%二硝基酚防治。 最好喷 2 次,隔 10 天喷第 2 次。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