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马铃薯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2、藏时采取草木灰和人畜尿粪分别贮藏的方式,以免因混合而造成养分流失。 配合有机肥,亩施磷肥 10 公斤,尿素 5 公斤。 施肥结合播种进行,一般种薯行施有机肥,空行施化肥。 良的品种不仅是保证马铃薯稳产高产的先决条件,而且是保证马铃薯品质、提高抗病虫性的主要因素,淀粉加工型马铃薯一般选用青薯2 号、宁薯 8 号、阿尔法、陇薯 3 号等品种,晚熟外销型一般选用耐贮藏的青薯 168、宁薯 4 号等品种。 刀严格消毒。 小整薯具有生命力强,抗旱性强,易发芽,幼苗健壮,避免病菌交叉感染等特点,生产上应提倡优先选用小整薯作种薯。 实际中小整薯数量少,不能满足用种量,切薯时应准备多把切刀,并把切刀用沸水或高锰酸钾或酒精 3、消毒,当切刀切到病薯时应立即将切刀重新消毒,以免病菌通过切刀传染。 学确定种植密度。 选用适合的种植方式,确定适宜的密度,不仅有利于田间管理,通风透光,减少病菌传染,而且能稳产增产。 通过多年的田间试验,“双行靠”模式田间管理简单,增产显著,适宜种植密度为 3800 株4500 株。 耕培土。 马铃薯苗齐后,人工中耕除草,提高地温,避免粮食与杂草争水、争肥,提高其抗旱抗寒性。 马铃薯现蕾前进行培土,结合培土亩施腐熟人粪尿有机肥 3000 公斤,尿素 5 公斤。 铃薯病虫害以病害为主。 主要有环腐病、晚疫病、黑胫病、病毒病等。 环腐病主要通过带病种薯传播,切刀消毒是剔除传染途径之一。 采取运用抗病品种、田间拔除病株 4、与选用低毒农药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再者在苗期和成株期挖除病株,集中处理。 晚疫病防治是选用抗病品种,如宁薯 4 号、青薯 168 等;二是选用无病种薯;三是选和 64%杀毒矾 400 倍液,亩喷施 50 公斤,一周一次,连喷 3 次。 黑胫病防治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采用小整薯播种和切刀消毒;三是用草木灰拌种,四是适当早播,五是挖除病株,病毒病防治一是推广脱毒品种,如脱毒阿尔法、中心 24 等,二是防蚜治病,蚜虫用 40%的氧化乐果 1000 倍液2000 倍液喷防。 病毒病发病初期,用 病灵乳油 1000 倍液,20%病毒 A 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喷防。 薯切后用草木灰拌种,具有补钾、抗旱、抗寒、病虫的作用。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