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马铃薯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2、藏时采取草木灰和人畜尿粪分别贮藏的方式,以免因混合而造成养分流失。 配合有机肥,亩施磷肥 10 公斤,尿素 5 公斤。 施肥结合播种进行,一般种薯行施有机肥,空行施化肥。 良的品种不仅是保证马铃薯稳产高产的先决条件,而且是保证马铃薯品质、提高抗病虫性的主要因素,淀粉加工型马铃薯一般选用青薯2 号、宁薯 8 号、阿尔法、陇薯 3 号等品种,晚熟外销型一般选用耐贮藏的青薯 168、宁薯 4 号等品种。 刀严格消毒。 小整薯具有生命力强,抗旱性强,易发芽,幼苗健壮,避免病菌交叉感染等特点,生产上应提倡优先选用小整薯作种薯。 实际中小整薯数量少,不能满足用种量,切薯时应准备多把切刀,并把切刀用沸水或高锰酸钾或酒精 3、消毒,当切刀切到病薯时应立即将切刀重新消毒,以免病菌通过切刀传染。 学确定种植密度。 选用适合的种植方式,确定适宜的密度,不仅有利于田间管理,通风透光,减少病菌传染,而且能稳产增产。 通过多年的田间试验,“双行靠”模式田间管理简单,增产显著,适宜种植密度为 3800 株4500 株。 耕培土。 马铃薯苗齐后,人工中耕除草,提高地温,避免粮食与杂草争水、争肥,提高其抗旱抗寒性。 马铃薯现蕾前进行培土,结合培土亩施腐熟人粪尿有机肥 3000 公斤,尿素 5 公斤。 铃薯病虫害以病害为主。 主要有环腐病、晚疫病、黑胫病、病毒病等。 环腐病主要通过带病种薯传播,切刀消毒是剔除传染途径之一。 采取运用抗病品种、田间拔除病株 4、与选用低毒农药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再者在苗期和成株期挖除病株,集中处理。 晚疫病防治是选用抗病品种,如宁薯 4 号、青薯 168 等;二是选用无病种薯;三是选和 64%杀毒矾 400 倍液,亩喷施 50 公斤,一周一次,连喷 3 次。 黑胫病防治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采用小整薯播种和切刀消毒;三是用草木灰拌种,四是适当早播,五是挖除病株,病毒病防治一是推广脱毒品种,如脱毒阿尔法、中心 24 等,二是防蚜治病,蚜虫用 40%的氧化乐果 1000 倍液2000 倍液喷防。 病毒病发病初期,用 病灵乳油 1000 倍液,20%病毒 A 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喷防。 薯切后用草木灰拌种,具有补钾、抗旱、抗寒、病虫的作用。 专利查询。绿色马铃薯栽培技术
相关推荐
2、来产卵的叶片上危害,啃食叶肉,留下叶膜。 7 月上中旬分散危害,7 月中旬为幼虫暴食期,7 月下旬至 8 月上旬结茧化蛹,8 月上中旬茧羽化成虫产卵。 第 2 代卵期 4,8 月中下旬为幼虫孵化期,8 月下旬末至 9 月上旬为第 2 代幼虫暴食期,9 月下旬至 10 月中旬老熟幼虫结茧越冬,翌年春季幼虫在茧内化蛹。 据观察,在其他树种上此虫为 1 代多发型,而在银杏树上 2代发生都较重。
2、,垄距 70 厘米,每亩栽 35004500 株。 甘薯收后翻耕做萝卜畦,畦宽 ,每畦播 4 行,每亩 1 万穴。 加强管理施足基肥,增施有机肥和钾肥。 春马铃薯应改多次施肥为重施基肥,每亩基施腐熟栏肥 1500 公斤、三元复合肥 100 公斤、焦泥灰 7501000 公斤。 基肥中栏肥和复合肥开穴深施,不要与种薯接触,以防烧伤薯芽。 67 叶期每亩施尿素 7 公斤、硫酸钾 5 公斤
2、尔多液,每隔 710 天喷药一次,连续 23 次。 马铃薯苗期和开花初期喷 1000倍植物动力 2003 可明显减轻病害的为害。 总之,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应以推广抗病品种,选用无病种薯为基础,并结合预防,消灭中心病株,加强药剂防治和改进栽培技术进行综合防治。 2 马铃薯早疫病一是与非茄科作物轮作倒茬;二是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三是药物防治。 发病初期喷 1:1:150
2、出现缺钾症状时,应立即追施硫酸钾等速效肥。 亦可进行叶面喷施 12%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 23 次。 缺钙元素:植株矮小,未老先衰,茎端营养生长缓慢,形成粗大富含木质的茎;侧根尖部死亡,呈瘤状突起,幼叶卷曲,叶缘变黄失绿后从叶尖和叶缘向内死亡;植株顶芽坏死,但老叶仍绿。 补救:每亩用 1%氯化钙水溶液 50 千克叶面均匀喷透。 缺锰元素:植株上部幼叶失绿或产生褐色斑点,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