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内容摘要:
2、尔多液,每隔 710 天喷药一次,连续 23 次。 马铃薯苗期和开花初期喷 1000倍植物动力 2003 可明显减轻病害的为害。 总之,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应以推广抗病品种,选用无病种薯为基础,并结合预防,消灭中心病株,加强药剂防治和改进栽培技术进行综合防治。 2 马铃薯早疫病一是与非茄科作物轮作倒茬;二是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三是药物防治。 发病初期喷 1:1:150 的波尔多液、80代森锌 600800 倍液、75百菌清 600800 倍液,根据发病情况 57 天喷洒一次,共喷 34 次进行防治。 3 马铃薯环腐病环腐病主要是种薯带菌传播,带菌种薯是初侵染来源,切块是传播的主要途径。 实 3、验表明,一般切一刀病薯可传染 20 个以上的健康薯,最多可以传到 60 个,经田间调查,发病株率可达到 防治应采取选用抗病品种、田间拔除病株与选用低毒农药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在苗期和成株期挖除病株,集中处理。 田间发生病害可喷洒 72%农用链霉素 4000 倍液,或 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 500 倍液,或 25%络氨铜水剂 300 倍液,或 50%湿性粉剂 500 倍液。 4 马铃薯黑胫病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建立无病留种田;三是主要采取以农业措施为主的防治原则。 发病防治方法同环腐病。 5 马铃薯病毒病到目前为止,尚无特效药剂,只能从农业技术上加以防止。 选用脱毒种薯。 发病初期喷洒 病灵乳剂 1000 倍液,或 20%病毒 A 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5%菌素清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乐果乳剂 2000 倍液,每隔710 天喷药一次,连续喷洒 23 次。 马铃薯虫害1 地下害虫主要有地老虎、蛴螬、金针虫和蝼蛄等。 每亩用 50%辛硫磷乳剂400500g,3%辛硫磷颗粒 专利查询。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
相关推荐
2、,垄距 70 厘米,每亩栽 35004500 株。 甘薯收后翻耕做萝卜畦,畦宽 ,每畦播 4 行,每亩 1 万穴。 加强管理施足基肥,增施有机肥和钾肥。 春马铃薯应改多次施肥为重施基肥,每亩基施腐熟栏肥 1500 公斤、三元复合肥 100 公斤、焦泥灰 7501000 公斤。 基肥中栏肥和复合肥开穴深施,不要与种薯接触,以防烧伤薯芽。 67 叶期每亩施尿素 7 公斤、硫酸钾 5 公斤
2、来产卵的叶片上危害,啃食叶肉,留下叶膜。 7 月上中旬分散危害,7 月中旬为幼虫暴食期,7 月下旬至 8 月上旬结茧化蛹,8 月上中旬茧羽化成虫产卵。 第 2 代卵期 4,8 月中下旬为幼虫孵化期,8 月下旬末至 9 月上旬为第 2 代幼虫暴食期,9 月下旬至 10 月中旬老熟幼虫结茧越冬,翌年春季幼虫在茧内化蛹。 据观察,在其他树种上此虫为 1 代多发型,而在银杏树上 2代发生都较重。
2、出现缺钾症状时,应立即追施硫酸钾等速效肥。 亦可进行叶面喷施 12%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 23 次。 缺钙元素:植株矮小,未老先衰,茎端营养生长缓慢,形成粗大富含木质的茎;侧根尖部死亡,呈瘤状突起,幼叶卷曲,叶缘变黄失绿后从叶尖和叶缘向内死亡;植株顶芽坏死,但老叶仍绿。 补救:每亩用 1%氯化钙水溶液 50 千克叶面均匀喷透。 缺锰元素:植株上部幼叶失绿或产生褐色斑点,落叶
2、有的形成果实,也由于太小无采收价值而成为无效果。 因此,应在花蕾分离至一级或二级序花开放时,根据限定的留果量,疏除后期未开的花蕾。 四要摘除老叶草莓一年中新叶不断发生,老叶也不断形成。 老叶具有较多抑制花芽分化的物质且营养消耗大于光合积累;病叶带有病菌易传播蔓延。 因此,应适时适量地摘除老叶,及时摘除残叶和病叶,并将其带出园外销毁或深埋,从而促进花芽分化,降低养分消耗,改善通风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