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室草莓土肥水管理内容摘要:
2、钾三要素的供给,更为重要。 基肥要在定植前进行,要施用腐熟的有机肥。 由于草莓栽植密度大,生长期补肥较为不便,因此基肥最好一次施足,施用量一般每亩不少于 2000 公斤鸡粪或 5000 公斤优质厩肥,并可加入适量磷、钾类肥等。 有机肥应腐熟后施用,并充分捣碎撒施均匀。 肥可以及时补充草莓所需要的养分,但要掌握适量施氮、增加磷钾的原则,其数量和次数依土壤肥力和植株生长发育的状况而定。 一般从扣棚至现蕾,可 10 天左右施一次肥。 肥料以硫酸钾复合肥为主,每亩用量 20 公斤。 外追肥可提高叶片光合强度,提高叶片呼吸作用和酶的活性,促进根系发育,增加果实产量,改善果实品质。 通常中后期结合喷药,叶面喷施 尿素液、 3、磷酸二氢钾液、硼酸液、硫酸锰液、铂酸铁液及 883 丰产灵、植宝素等有机营养液,以促进中后期果实的良好发育,提高果重及含糖量,使果味更鲜美,商品价格更高。 根外追肥可在现蕾期、开花期、花芽分化期进行。 三、合理浇水。 在温室中由于棚膜和地膜的覆盖,棚膜和地膜下边随处都可见到水滴,土壤表面也很湿润,这给人一种不缺水的假象,但此时如遇花期,结合追肥应浇一次透水。 从生产实践看,植株是否缺水不完全取决于土壤是否湿润,重要标志要看室内早晨植株叶缘是否吐水。 在通常情况下,即使土壤湿润,如植株不吐水应视为缺水。 这种现象早晨明显,10 时后随室温增高开始消失。 开花期 1 周左右要停止浇水,开花后结合施肥浇水。 果实肥大期更要特别注意灌水,育苗时和定植后需水多,应及时适量地灌水。 早春只要不过于干旱可适当晚灌,而且灌水量不宜过大,以免降低地温,影响根系生长。 越冬前应适当控水,以防植株贪青生长,不利越冬。 土壤封冻前应灌一次封冻水,以利草莓安全越冬,并能促进第二年早春的生长。 专利查询。棚室草莓土肥水管理
相关推荐
2、有的形成果实,也由于太小无采收价值而成为无效果。 因此,应在花蕾分离至一级或二级序花开放时,根据限定的留果量,疏除后期未开的花蕾。 四要摘除老叶草莓一年中新叶不断发生,老叶也不断形成。 老叶具有较多抑制花芽分化的物质且营养消耗大于光合积累;病叶带有病菌易传播蔓延。 因此,应适时适量地摘除老叶,及时摘除残叶和病叶,并将其带出园外销毁或深埋,从而促进花芽分化,降低养分消耗,改善通风透光
2、出现缺钾症状时,应立即追施硫酸钾等速效肥。 亦可进行叶面喷施 12%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 23 次。 缺钙元素:植株矮小,未老先衰,茎端营养生长缓慢,形成粗大富含木质的茎;侧根尖部死亡,呈瘤状突起,幼叶卷曲,叶缘变黄失绿后从叶尖和叶缘向内死亡;植株顶芽坏死,但老叶仍绿。 补救:每亩用 1%氯化钙水溶液 50 千克叶面均匀喷透。 缺锰元素:植株上部幼叶失绿或产生褐色斑点,落叶
2、尔多液,每隔 710 天喷药一次,连续 23 次。 马铃薯苗期和开花初期喷 1000倍植物动力 2003 可明显减轻病害的为害。 总之,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应以推广抗病品种,选用无病种薯为基础,并结合预防,消灭中心病株,加强药剂防治和改进栽培技术进行综合防治。 2 马铃薯早疫病一是与非茄科作物轮作倒茬;二是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三是药物防治。 发病初期喷 1:1:150
2、展后呈长椭圆形,病部淡褐色,表面生灰白色霉层,往往引起病部上端的茎、叶枯死。 发生规律据观察,番茄花期是灰霉病侵染的高峰期;穗果膨大期浇水后,病果剧增,形成烂果高峰。 病害发生的适宜温度为 2023,生产上一般 12 月至翌年 5 月,气温 20左右,相对湿度持续 90%以上的多湿状态易发病。 另外,种植密度过大,放风不及时,氮肥施用过多或缺肥,植株生长衰弱等,亦有利于病害发生。
2、供碳。 不影响棚室内温度的前提下,打开通风口,使棚室内、外空气交流,以补充棚内的二氧化碳。 每天 1014 时,通风换气 12 次。 室内温度达到 25时开始通风换气,温度降到 22时,关闭通风口。 室外建沼气池,在池内加入 1/2 的畜禽粪、干鲜杂草、人粪尿等,加水超过进、出料口,使其自然腐烂后产生沼气,通过管道通入棚内,点燃沼气,可提高棚室内温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还可增强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