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室番茄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内容摘要:

2、展后呈长椭圆形,病部淡褐色,表面生灰白色霉层,往往引起病部上端的茎、叶枯死。 发生规律据观察,番茄花期是灰霉病侵染的高峰期;穗果膨大期浇水后,病果剧增,形成烂果高峰。 病害发生的适宜温度为 2023,生产上一般 12 月至翌年 5 月,气温 20左右,相对湿度持续 90%以上的多湿状态易发病。 另外,种植密度过大,放风不及时,氮肥施用过多或缺肥,植株生长衰弱等,亦有利于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农业防治。 加强栽培管理,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推广滴灌、膜下暗灌技术,防止大水漫灌。 发病初期及时摘除残留花瓣及柱头,清除病叶、病果,拔除病株,防止病害蔓延;生态防治。 以增温、排湿为目标,加强通风管理。 具体 3、做法是:晴天上午先闭棚升温,当温度达 2830时持续 1 小时后开始放顶风,中午继续放风,温度保持在 2025。 下午温度到 1820时关闭通风口,夜温保持在 1416,相对湿度保持在 70%80%。 阴天也要在中年短时通风换气;药剂防治。 定植前,用 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喷淋幼苗,防止带菌入棚;发病初期,用 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20003000 倍液、45%特克多悬浮剂 30004000 倍液或 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每隔 710 天喷 1 次,连喷 34 次。 灰霉病菌易产生抗药性,防治时应尽量减少用药量和施药次数,并注意轮换、交替用药。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