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室番茄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内容摘要:
2、展后呈长椭圆形,病部淡褐色,表面生灰白色霉层,往往引起病部上端的茎、叶枯死。 发生规律据观察,番茄花期是灰霉病侵染的高峰期;穗果膨大期浇水后,病果剧增,形成烂果高峰。 病害发生的适宜温度为 2023,生产上一般 12 月至翌年 5 月,气温 20左右,相对湿度持续 90%以上的多湿状态易发病。 另外,种植密度过大,放风不及时,氮肥施用过多或缺肥,植株生长衰弱等,亦有利于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农业防治。 加强栽培管理,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推广滴灌、膜下暗灌技术,防止大水漫灌。 发病初期及时摘除残留花瓣及柱头,清除病叶、病果,拔除病株,防止病害蔓延;生态防治。 以增温、排湿为目标,加强通风管理。 具体 3、做法是:晴天上午先闭棚升温,当温度达 2830时持续 1 小时后开始放顶风,中午继续放风,温度保持在 2025。 下午温度到 1820时关闭通风口,夜温保持在 1416,相对湿度保持在 70%80%。 阴天也要在中年短时通风换气;药剂防治。 定植前,用 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喷淋幼苗,防止带菌入棚;发病初期,用 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20003000 倍液、45%特克多悬浮剂 30004000 倍液或 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每隔 710 天喷 1 次,连喷 34 次。 灰霉病菌易产生抗药性,防治时应尽量减少用药量和施药次数,并注意轮换、交替用药。 专利查询。棚室番茄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相关推荐
2、有的形成果实,也由于太小无采收价值而成为无效果。 因此,应在花蕾分离至一级或二级序花开放时,根据限定的留果量,疏除后期未开的花蕾。 四要摘除老叶草莓一年中新叶不断发生,老叶也不断形成。 老叶具有较多抑制花芽分化的物质且营养消耗大于光合积累;病叶带有病菌易传播蔓延。 因此,应适时适量地摘除老叶,及时摘除残叶和病叶,并将其带出园外销毁或深埋,从而促进花芽分化,降低养分消耗,改善通风透光
2、出现缺钾症状时,应立即追施硫酸钾等速效肥。 亦可进行叶面喷施 12%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 23 次。 缺钙元素:植株矮小,未老先衰,茎端营养生长缓慢,形成粗大富含木质的茎;侧根尖部死亡,呈瘤状突起,幼叶卷曲,叶缘变黄失绿后从叶尖和叶缘向内死亡;植株顶芽坏死,但老叶仍绿。 补救:每亩用 1%氯化钙水溶液 50 千克叶面均匀喷透。 缺锰元素:植株上部幼叶失绿或产生褐色斑点,落叶
2、供碳。 不影响棚室内温度的前提下,打开通风口,使棚室内、外空气交流,以补充棚内的二氧化碳。 每天 1014 时,通风换气 12 次。 室内温度达到 25时开始通风换气,温度降到 22时,关闭通风口。 室外建沼气池,在池内加入 1/2 的畜禽粪、干鲜杂草、人粪尿等,加水超过进、出料口,使其自然腐烂后产生沼气,通过管道通入棚内,点燃沼气,可提高棚室内温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还可增强光照。
2、气危害的特点是先叶尖枯萎,后叶尖逐渐变褐。 酸性土壤危害韭菜生长适合于中性土壤,当长期向土壤中施入大量的饼肥、稀粪肥和化学酸性肥料(如过磷酸钙或生理性肥料如硫酸铵等),就会引起土壤酸化而发生酸性危害。 这时韭菜干尖的主要症状是韭叶生长缓慢、细弱、外叶枯黄。 若土壤已酸化,也可能造成亚硝酸气体的积累而产生危害。 亚硝酸气体危害的症状是叶尖变白枯死。 高温危害于高温界限温度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