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腐烂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内容摘要:

2、色,球形,孔口处稍突起,直径为 260300、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枇杷病树干和其他病残体中越冬。 越冬后的菌丝体从 3 月下旬到 6 月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器,但以 89 月下旬为多。 生长健壮,抗病能力强的树,病菌可潜伏相当长的时间不发病,而树势弱,抗病力差的树,发病迅速,很快引起树皮腐烂。 病菌属于弱寄生菌,主要通过伤口侵入,也可从枝干的皮孔和芽眼等处侵入。 分生孢子由雨水传播,有些昆虫,特别是蛀茎害中心如天牛类的为害也能传播病菌。 该病的发生程度取决于 2、3 月的温度湿度。 早春气温持续偏高,雨量多,湿度大,枇杷腐烂病的病菌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器提早,造成枇杷枝杆腐烂病流行。 4、善立地条件, 3、深翻改土,促进根系发育。 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 合理修剪和疏花疏果,控制结果。 搞好果园排灌设施,防止土壤干旱和雨后积水。 及时防治蛀干害虫,秋季在树干刷涂白剂。 通过上述措施,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结合修剪,及时清除枯枝、病枝,集中烧毁,以减少越冬菌源。 主要发病部位(主干、主枝)进行刮皮。 将树皮表面刮去 外层,刮后可将树皮内各种病变组织和侵染点在其扩展之前彻底铲除,并能刺激树体愈合,提高抗病能力,起到更新树皮外层的作用。 发病树要及时刮除腐烂病疤,并将刮下来的病组织集中烧毁。 对表面有溃疡斑但树皮已烂透的病疤,需将病皮及木质部表皮层的环死组织一起刮净,刮的刀口要光滑、平整,有利于伤口愈合。 刮后涂药防治可选用病必清,2%农抗 120、或 77%冠菌铜 1020 倍,5%菌毒清水剂 3050 倍涂病斑伤口,半后月再涂 1 次。 然后用塑料薄膜包扎病斑伤口,以利于树体产生愈伤组织。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