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树如何修剪整形?内容摘要:

2、明显的规律。 幼树中心干其顶端优势特别强,肥大而健壮的顶芽着生在枝梢的顶部,萌芽时唯有顶芽和顶芽以下附近的几个侧芽萌发抽梢成 4 至 6 条枝干,轮生为一层,其余芽便成为稳芽而不再萌发,故枇杷的树体结构具有非常明显的层性。 为了充分利用这一生长特性,枇杷整形常用低干矮冠或三层(双层)杯状形。 低干矮冠形:其特点是树高 2 米左右,树形较矮化紧凑,生产上便于管理操作,多侧枝少主枝,结果母枝多,内膛光照好,果实商品质量好,经济效益高。 该树形适合株行距为 2 米3 米的枇杷密植园。 定苗时选 30米高的幼苗,待成活后,不作任何修剪,让其自然萌发抽生顶芽和侧芽,在其生长期内,将顶芽抽生的延长枝留作中心干向上伸 3、长,并在延长枝以下适当部位,离地 50 厘米左右处,选留 4 条向四周分布均匀的侧枝作为第一层主枝,并使之与中心干呈 60 度左右的角。 以后待中心干顶端再次萌芽时,在距第一层主枝 100 厘米左右处,选留与第一层主枝生长方向上下错开且分布均匀的 4 条健壮侧枝作为第二层主枝。 主枝上配备 3枝副主枝,主干高度控制在 2 米以内。 从而使枇杷树成形,提早结果。 三层(或双层)杯状形:该树形适宜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树冠开张,树势强健的品种。 整形方法为将当年定植的苗木成活后,从离地约 50 厘米处短截,中心干延长枝直立向上生长,在其下选留生长健壮,向四周分布均匀的 4 条侧枝培养为第一层杯状的枝群。 与中心干呈 70 度左右的夹角。 第二层在距第一层 80厘米处,选留与第一主枝群上下错开的 4 条侧枝培养成第二层的第二主枝群。 第 3 年,同样在距第二主枝群中心干 80 厘米,选留与第二主枝群四大主枝上下错开的 4 枝侧枝,培养成第三层的第三主枝群。 干高控制在 内,每层杯状由四大主枝组成,每枝主枝上培养 2副主枝,3 年完成整形。 此树形通风透光,易于管理,产量高、果实品质好,经济年龄长。 无论采取哪种整形美容方式的植株,对相邻植株互相交叉的枝条都应间伐或短截。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