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块茎腐烂线虫发生与防治内容摘要:

2、状是在薯块上出现淡白色的小斑点。 薯块的严重发病出现在储藏期,被侵染的薯块组织干枯,呈颗粒状,当整个薯块全部被侵染后,块茎表皮变得象纸一样薄,并裂开,薯块变干,重量损失 80%以上。 且受线虫侵染的组织易被真菌造成二次浸染。 冬越冬主要有三个途径:广泛存活于土壤中,在马铃薯收获后营腐生生活。 可在杂草及多种作物上寄生;随种薯入窖越冬,并在来年随薯块入田里。 染在马铃薯定植后,线虫自皮孔及芽眼附近的表皮进入幼小的马铃薯块里。 在马铃薯生育前期,只有少量线虫侵入薯块的皮下组织里,在块茎膨大及成熟期,在薯块上形成很小的白色斑点,大量线虫存在于病健交界处,病斑下面的组织软化并呈颗粒状,当薯块收获后,线虫随薯块入窖 3、,一旦入窖较早或储藏量过大,多的块茎组织受到危害,并导致青霉、曲霉等病菌对薯块造成的二次感染。 宜温湿度温度。 此线虫在 534的范围内均可发育,在大田情况下,在低温下仍可存活。 湿度。 适宜相对湿度为 90%100%,在相对湿度低于 40%时,对此线虫基本不造成危害。 药播种使用 5%杜耳颗粒剂,按每 667 平方米 45 千克,采取穴施法,在播薯时同时施入田里。 作同玉米、小麦、蚕豆等进行轮作,能有准备地改变线虫存活的生态环境,可起到降低虫口基数的作用。 入窖采取该种方法使薯块的田间热及呼吸释放于窖外,避免入窖后温度升高,致使线虫活动及繁殖过盛给储薯造成严重损失。 病生态控制由于入窖早及管理粗放,线虫严重发生时,可通过加大放风来降低温湿度,具体办法如下:保持窖内温度变幅在 的范围内,当温度高于 4时,可打开气孔或窖口放风,待温度低于 ,关闭放风口。 在冬季,白天如此反复放风,7 天左右即可控制住此虫为害。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