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缺锌病的发生与防治内容摘要:
2、光、红玉、秋花皮等几个品种发病较严重。 壤因素沙质果园中土壤瘠薄,含锌少,或土壤透水性较好,因灌水较多易造成可溶性锌盐的流失。 碱性土质中的锌易被固化,不易被根系吸收。 土壤粘重、板结、活土层浅,根系生长衰弱,影响对锌的吸收。 重茬果园土壤中病源多,也会造成缺锌病的发生。 理因素果园秋季施用有机肥少,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少,营养元素不平衡,造成土壤缺乏必要的微量元素。 生长季节氮肥施用量过多,土壤中含氮量过大,造成树体对锌的需求量增多。 此外,如果修剪过重,连续重回缩,会促使缺锌病的发生。 3、苹果树对锌的需求特性正常叶对锌一年内有两次需求高峰,第一次在 5 月初,春梢生长前期,二次在 7 月初,秋梢开始生长期, 3、需求量为 病叶只有一次,出现在新梢迅速生长期,需求量为 常株细根对锌有两次需求高峰,分别为萌芽后和落叶前,需求量分别为 38mg/病株细根对锌有三次需求高峰期,分别出现在萌芽后、秋梢开始生长期和采收前后,需求量分别为 5mg/ 、用优良品种建园建园时选择红富士、元帅系等综合抗性较强的品种,并选择地势高、排水好、向阳、通风透气的地方建园,此外,不要在重茬果园或苗圃地再建苹果园。 业防治加强农田基本建设,防止水土流失,增施有机肥,果园生草,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调节营养元素的平衡关系,施肥前,了解果树的需肥特点,测定土壤中有效元素的状况,制定最佳施肥方案,达到平衡施肥的目的。 4,3 化学防治根据苹果树对锌的需求特性,通过补充锌肥,可有效防治苹果缺锌病的发生。 结合秋施基肥,每株成龄树加施硫酸锌 二年见效,持效期长,但在碱性土壤中效果较差,应进行叶面喷锌。 在果树叶芽开始萌动而未发芽前,喷 35%硫酸锌溶液或萌芽后喷 酸锌溶液。 由于氮素可促进锌的吸收,可在苹果盛花期后 20 天,喷 酸锌加 素溶液,对减轻症状有较好的效果。 专利查询。苹果缺锌病的发生与防治
相关推荐
2、细并起垄,垄距 60高 20上种 2行,行距 20距 1113亩种植 3万株左右,起垄时垄沟内可施 10尿素,促进幼苗生长。 3适时播种播种前充足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一般土壤的湿度维持在 65%80%为宜。 7 月10日左右播种,10 月下旬或 11月上旬收获。 在垄上按行距 20约 土搂平。 一般每亩用种量为 种后喷除草剂,每亩用 33%除草通 150g,对水 45匀喷施。
2、虫和成虫可传病,低龄若虫不传病,1虫就可以有效地传病。 大面积桔园中的病株积累到一定数量,就会发生暴发流行,因此对病株的清除应尽早、及时。 黄龙病的初期症状是新梢黄化。 典型的类型为斑驳叶,春梢叶片转绿后,从基部和近基部的边缘开始叶肉退绿黄化,侧脉保持绿色,黄化扩展不均,形成黄绿相间的斑驳。 叶硬、叶脉肿大或木栓化开裂。 另一类型为均匀黄化叶,夏、秋、冬叶片不能转绿或转绿中途停止,病叶变硬
2、秸秆及薯块上越冬,翌年种植带菌的马铃薯即引起发病。 病菌在体内蔓延,在维管束内繁殖,并扩展到枝叶,该病在当年不再进行重复侵染。 病菌发育适温 19最高 30,最低 5,菌丝、菌核 60经 10 分钟致死。 一般气温低,种薯块伤口愈合慢,利于病菌由伤口侵入。 从播种到开花,日均温低于 15持续时间长,发病早且重;此间气候温暖,雨水调和,病害明显减轻。 地势低洼、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
2、氏杆菌属,菌体短杆状。 病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比较广,1038的范围内均能生长良好,2527最适宜,45时则失去生活能力。 发病规律:该病主要是病薯带菌,通过切刀切薯传给种薯,造成母薯腐烂,并从母薯通过维管束和髓部进入植株地上茎。 后期病菌又从地上茎通过匍匐茎传入新生的块茎。 贮藏期间,病健薯接触,病菌可通过伤口或皮孔传染,传染快。 土壤中遗留的病薯和病残体也是初次侵染的来源。
2、时即可播种。 切块播种时,切刀要消毒,要求单块重 3050 克,每个薯块要有芽眼,并用草木质拌种。 二、开沟起畦每 3 米包沟起畦,沟宽 30 厘米,沟泥均匀撒于畦面并呈龟背型,利于排水,然后开好环田沟。 三、播种和盖草种植规格为株距 25 厘米、行距 30 厘米,每畦种 9 行,放种时芽眼向上。 播种后,再在行距之间均匀施基肥,亩施腐熟粪肥 2000 公斤、硫酸钾 50 公斤,然后盖上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