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高考考前冲刺30天训练一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② 假设 A、 a基因位于 X、 Y染色体的 Ⅱ 2区段上 ,Ⅱ 1区段上没有其等位基因 (且 XAY致死 ),B、b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则存活的六边形植株性别为。 让六边形与肾形植株杂交 ,存活后代的基因型为。 (二 )选考 题 :共 15 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 2 道生物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多答则按作答的第一题给分。 39. 【生物 —— 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 (15 分 ) 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 ,随着生命科学的新突破 ,现代生物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牧业、医药、环保等众多领域 ,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在制作腐乳、果醋、泡菜的过程中需要氧气的是 ,其中与果醋和泡菜制作密切相关的微生物分别是 、。 (2)微生物一般来自土壤 ,欲从土壤中分离出能高效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细菌 ,可在培养基中加入 制成选择培养基进行分离。 若想将初步筛选得到的目的菌进行纯化并计数 ,可采用的接种方法是。 (3)下图为提取胡萝卜素的粗品通过纸层析鉴定的结果示意图 ,其中 A、 B、 C、 D 四点中 ,属于萃取样品的样点是。 点样的要求除了在基线上形成直径为 2mm左右的圆点和每次点样后要保 持滤纸干燥外 ,还要。 在图中的层析谱中 ,② 代表的物质是。 40. 【生物 —— 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5 分 ) 抗冻蛋白是一类抑制冰晶生长的蛋白质 ,能降低水溶液的冰点 ,从而导致水溶液的熔点和冰点出现差值 ,这个温度差称为热滞值。 昆虫抗冻蛋白的热滞值最高 ,为 3~6℃ ,鱼的热滞值为~℃ ,因此 ,昆虫抗冻蛋白在实际应用上具有更大的潜力。 为了扩展一些植物的生存范围 ,科学家利用昆虫抗冻蛋白 (AFPS)的异源表达 ,现已成功地提高了烟草的抗冻能力。 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 (1)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 ,这一过程需要的酶是。 将 AFPS 基因导入烟草细胞中 ,常用 法 ,这是因为烟草属于 (填“单”或“双” )子叶植物 ,当植物体 受到损伤时 ,伤口处的细胞会分泌大量的 ,此操作过程中使用的运载体是。 (2)若检测 AFPS 基因是否整合到烟草的染色体上 ,一般采用 技术 ,若检测是否产生抗冻蛋白 ,一般采用 方法检测杂交带。 还可以从 生物学水平进行抗冻鉴定。 (3)生产上可将上述转基因烟草大范围种植 ,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从生态工程角度分析 ,主要体现了 原理。 答案解析 1. 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细胞的多样性、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等知识 ,难度中等。 【解析】在某些原核生物 (如蓝藻 )细胞也会进行光合作用 ,但这类生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 原核生物的肽键也是在核糖体上形成的。 叶肉细胞中的 [H]可以在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中产生 ,这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蓝藻细胞中没有叶绿体 ,它产 生氧气不是在细胞器中。 2.。20xx年高考考前冲刺30天训练一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
相关推荐
子之情 2“ 没有规距,不成方圆。 ”这句古训,所揭示的一个重要道理是 ( ) A.做任何事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B.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前人的教诲 C.做任何学问都需要用圆规、直尺等 D.做任何事都离不开前人的教诲开始我 们 2在十字路口,尽管人多车杂,但由于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穿梭有序道路也就畅通无阻。 这一现象告诉我们 ( ) A、人们要遵循道德行为规范 B
2、荔枝、中下旬迟熟荔枝要做好采收工作,并对早熟荔枝施肥攻放秋梢。 一、荔枝1?物候期:早熟品种采收结束,攻放秋梢;中、迟熟品种果实膨大期,采收期,夏梢生长期。 2?主要管理工作(1)早熟品种(三月红、白糖罂等):施肥淋水攻放秋梢。 据有关部门预测今年夏季干旱,雨水较少。 有条件的果园 6 月上旬施肥后要淋透水,促树体早恢复,待树体恢复后进行修剪,促萌芽。 三月红、白糖罂等早熟品种,发枝能力较差
___。 19.一个桥墩浸入水中的的体积为 10m3,桥墩受到的浮力为____ N。 20.小明同学积极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帮助邻居张奶奶将一袋 15kg的米匀速背上 15m高的六楼,上楼共用时 3min.在此过程中,小明对这袋米做了 _____ J的功,对米做功的功率为 _____ W. 20.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 1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 ,以 3m/s的速度匀速运动了 5s
满,则实验测得 NH3 的体积将 (填 “偏大 ” “偏小 ”或 “不变 ”)。 ③ 若实验中称取氮化铝样品的质量为 g,测得氨气的体积 L( 标准状况),则样品中AlN 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 答案 】 ( 1) NO2+NH4+ 2H2O+N2↑( 2 分 ) ( 2) aedgfcb(或 bc) gf( 2 分) ; 平衡分液漏斗与烧瓶之间的压强, 使 NaN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