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2,参考版解析内容摘要:

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 3)杜牧《阿房宫赋》中以“ __________, _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着皇帝临幸。 【答案】( 1)答案: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答案: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3)答案: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題,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4)题。 ( 25 分) 战争【美】迈尔尼 1941 年 9 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 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 ,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 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 ‚哦,我想是。 ‛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 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 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 20 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 ‛ 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 ‚是吗。 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 ‛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 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 到了晚上,我兼职什么也看不进。 午夜时,格罗斯文诺 8823老在我脑海里闪现。 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 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 ‛ ‚是我。 ‛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 ‛ 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 尔扎克的小说《贝姨》。 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 这次我们谈了 45分钟。 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 我们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 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 我一再许诺为她保留,直到战争结束。 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 17 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 她今年 36 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 18 岁。 他是她的一切。 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 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 一幅美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 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 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 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 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 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 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 整整 12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 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 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 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 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 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 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 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 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 8829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 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 ‚当然可以。 ‛她说,‚你好像很焦急。 是吗。 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 ‚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 我放下了话筒。 (沈东子译,有删改) (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小说以“ 1941 年 9 月,我在伦敦被炸伤”开头,不仅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 B.“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话中有话,既委婉地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又为两人进一步交往作了铺垫。 C.得知事情真相时“我”只说了句“别说了,请你别说了”,就放下了话筒,这看似不合常情的表现,背后传达的却是难以 言说的悲哀。 D.接线生的失误让两人相识,心灵的需要让他们相恋,无情的轰炸让他们永别,小说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设计自然而精巧。 E.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 ( 2)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 6 分) ( 3)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 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 6 分) ( 4)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 请结合全文 ,谈谈你的观点。 ( 8 分) 【答案】 ( 1)答案: D 项 3 分, C 项 2 分, B 项 1 分, AE 不给分。 ( 2)答案:①喜欢读书,待人礼貌。 ②饱受苦难,热忱坚强。 ③真诚善良,敢于信任。 ④厌恶战争,热爱生活。 (答对其中三点即可给满分) ( 3)答案:①线索集中,便于贯穿全文。 ②想象自由,便于结构安排。 ③抓住语言,便于刻画人物。 ④首尾呼应,形成情节落差。 ⑤控诉战争,揭示小说主题。 (答对其中三点即可给满分) ( 4)答案:①合适。 ②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 ③凸显战争的残酷和苦难。 ④故事虽小但情节发展耐人寻味。 ⑤战争发生让不同地方的 人却有相同的命运。 【解析】 ( 1)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文本的内容和技巧。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 可在整体感知小说内容的基础上,从小说的人物、故事情节、环境等三个角度分析。 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故事梗概,比如有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主要情节是什么,写了谁干什么事,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主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方式,是正面还是侧面,选项中如有误涉及这些方面,就应该到文中找一找,看是否有这种描写方式,以及对这些描写方式的分析是否有 问题;有无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又什么作用。 A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错。 B 项,不委婉。 E 项,“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有误。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 2)试题解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可以依据“我”的感受和她的表现来概括其性格特点。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 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这其实是考查物象的作用。 既为枢纽, 就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因为是“电话”连接了两人,文中使用的语言描写就更多一些,便于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在内容的表达上,更为自由。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能力层级为探究 F。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