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届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2月月考试题内容摘要:

率 . 22. (1)∵ P= , ∴白炽灯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 R= = =484Ω ; (2)白炽灯功率比 LED灯功率高:△ P=P 2P 1=100W12W=88W, 正常工作 10h,可节约的电能 : W=△ Pt=10h=•h . 答: (1)白炽灯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 484Ω ; (2)正常工作 10h,使用 LED灯比白炽灯要节约 . 【解析】 1. 试题分析:导体的阻值是导体本身所具有的性质,与通过它的电流、它两端的电压无关.但可以用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求出其大小. 电阻是导体本身所 具有的性质,与通过它的电流、它两端的电压无关,故 B、 C、 D错误; 但导体电阻的大小可以由公式 R= 求出,故 A正确. 故选 A. 2. 试题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电路中若无电流,则电路出现了断路现象,用电压表检测电路时,将电压表分别与各部分电路并联,若电压表的示数约等于电源电压,则该处发生了断路. 开关闭合后,电灯不亮,安培表无指示,说明电路出现断路现象;用电压表检测时,发现 a、d 间和 b、 d 间的电压不为零,而电压表测得 a、 b 两点间和 b、 c 两点间的电压均为零,说明电源、开关和电流表都完好,因此是 灯泡出现断路现象. 故选 D. 3. 试题分析: (1)电流表是测量电流的仪表,它使用时必须串联在电路里,与被测量 的用电器串联; (2)电压表是测量电压的仪表,它使用时必须并联在电路里,与被测量的用电器并联. 解 : (1)图中 a处与电灯 L串联在一起,根据电表的使用原则,该处为电流表; (2)图中 b处与电灯 L并联,与电源串联在一起,根据电表使用规则,该处为电压表. 故选 D. 4. 试题分析:当灯泡的实际功率足够大时,灯泡才能发光;甲、乙两灯串联,流过它们的电流相等,根据公式 P=I 2R分析灯泡不亮的原因. 甲、乙两灯串联,由串联电路的特点知:流经它们的电流 I相等; 由 P=I 2R 知,灯泡阻值大,实际功率大,灯泡发光;灯泡阻值小,灯泡实际功率小,不发光. 由以上分析知:乙灯不发光的原因是灯泡电阻较小. 故选 A. 5. 试题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升华,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灯丝在高温下可以从固体直接变为气态,发生升华现象,灯丝因此会变细,横截面积变小,所以电阻变大; 故选 C. 6. 试题分析: (1)本题首先要清楚 “3000r/kW•h” 的物理意义:当用电器消耗 1 千瓦时的电能,电能表的水平转盘转过 3000转; (2)当它转过 5转时,消耗的电能为 kW•h; 1度 =10 6焦,即 1kW•h=10 6J.然后根据 P= 计算出电功率. 解 : 转 5转消耗的电能 W= 5= kw•h, 该电器消耗的实际功率 P= = ==60W. 故选 B. 7. 试题分析: (1)首先根据灯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根据 R= 比较灯的电阻的大小; (2)串联时,两个灯泡起分电 压的作用,并且分电压的多少与电阻值的大小成正比; (3)并联时,两个灯泡起分电流的作用,并且分电流的大小与电阻值的大小成反比. 解 : 由甲灯为 “6V , 6W” ,乙灯为 “6V , 4W” , U 甲 =U 乙 , P 甲 > P 乙 ,根据 R= 得 R 甲< R 乙 ,对四个电路分析如下: A、图中甲、乙两灯是串联,因为 R 甲 < R 乙 ,根据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的特点有 U 甲 < U 乙 ,且 U 甲 +U 乙 =U 总 =12V,故 U 甲 < 6V, U 乙 > 6V.因此两灯的实际电压均不等于它们的额定电压,两灯都不能正常发光,乙灯还有可 能烧坏,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图中甲、乙两灯的并联电路,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有 U 甲 =U 乙 =U 总 =12V,两灯都超过了它们的额定电压,都不能正常发光甚至都烧坏,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图中给甲灯并联了一个滑动变阻器,因甲灯的电阻比乙灯小,再并联一个电阻后其电阻会变小,甲灯所分的电压将更少,实际电压不可能达到额定电压,乙灯实际电压高于 6V 有可能烧坏,故两灯都不能正常发光,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图中给乙灯并联了一个滑动变阻器,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能使其并联后的阻值正好与甲灯的阻值相等,这时两 灯的实际电压都等于它们的额定电压而同时正常发光,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D. 8. 试题分析:由欧姆定律可知 U=I。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