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船舶修造公司安全生产制度规范(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路通道。 、发电机: a)油标油位指示清晰,油色透明无杂质,且不漏油;变压器油应定期进行绝缘测试; b)油温指示清晰,温度低于 85℃,冷却设备完好,发电机工作温度定子不超过 70℃( E级),转子不超过 80℃( B级); c)绝缘和接地故障保护完好可靠; d)瓷瓶、套管清洁,无裂纹、无破损; e)变压器、发电机运行过程中 ,内部无异常响声或放电声; f)应有符合规定的警示标志和遮拦。 g)室内安装的变压器应有足够的通风。 装有机械通风装置的变压器室,在机械通风停止时,应能发出远方信号。 变压器的通风系统一般不应与其他通风系统连通。 h)变压器室的门应采用阻燃或不燃材料,并应上锁。 门上应标明变压器的名称和运行编号,门外应挂“止步,高压危险”标志牌。 i)安装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场所应按有关设计规程规定设置消防设施和事故储油设施,并保持完好的状态。 j)自发电机组应装设双投刀闸或其他安全可靠的联锁装置。 k)自发电机组的中性线应单独接 地,禁止利用供电部门线路上的接地装置接地,接地电阻不得大于 4欧。 : a)所有的瓷瓶、套管、绝缘子应清洁无裂纹; b) 所有的母线应整齐、清洁,接点接触良好,母线温度应低于 70℃,相序标志明显,连接可靠; c) 各类电缆及高压架空线路敷设应符合安装规程,电缆头外表面清洁无漏油,接地可靠; d) 断路器应为国家许可生产厂的合格产品,油开关油位正常,油色透明无杂质,无漏油、渗油现象; e)操纵机构应为国家许可生产厂的合格产品, 高压开关柜应定期进行预防性试验; f) 所有空气开关 灭弧罩应完整,触头平整; g)电力电容器外壳无膨胀变形,无漏油现象; h)接地故障保护可靠,并有定期检测记录; i)各种安全用具应定期检验合格; j) 变配电间内各种通道应布置。 h)屋内外配电装置均应装设闭锁装置及联锁装置,以防止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带接地合闸,有电挂接地线,误拉合断路器,误入屋内有电间隔等电气误操作事故。 低压电气(固定)线路。 、屏护良好,无发热和 渗漏油现象。 、拉线、横担瓷瓶及金属构架等符合安全要求。 、相色正确、标志齐全、清晰。 、无影响线路安全的障碍物。 低 压电气(临时)线路 ,不超期使用。 、并有与负荷匹配的护套软管。 应装有总开关控制和漏电保护装置, 定期进行试跳,并做好记录,每一分路应装设与负荷相匹配的熔断器。 保护线( PE) 线连接可靠。 时线。 在电源和用电端,应分别装设开关箱,开关箱应防雨,对地高度不低于。 临时用电应在电源总开关出线端装设漏电开关、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有可靠接地。 动力(照明)配电箱(柜、板) 、柜、板符合作业环境要求。 、柜、板内外整洁、完好、无杂物、无积水,有足够的操作空间,符合安全规程要求。 、柜、板体 保护线( PE) 线可靠。 各种电气元件及线路接触良好,连接可靠,无严重发热烧损现象。 、柜、板内插座接线正确,并配有漏电保 护器。 ,与负载匹配合理。 、识别标记齐全。 电网接地系统 、独立性的安全要求。 各个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定期检测合格。 如: TN 系统工作接地低于 4Ω;重复接地低于 10Ω; TT系统工作接地低于 4Ω。 TN 系统重复接地布设合理。 接地装置的连接应保证电气接触可靠。 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并能防腐蚀、防损伤或者有附加保护措施。 、标识明晰 ,有定期检查记录。 、配电柜的框架、临近带电部分的金属遮拦、电缆的金属外皮、金属电线管等。 均应可靠接地和接零。 对移动电具和安装在潮湿、危险场所的电气设备应装设漏电保护装置。 同一台变压器供电的电气设备,严禁同时采用接地和接零两种保护方式。 采用保护接零时,变压器零线必须可靠接地;电缆和架空线在车间或建筑物进户处的零线,应重复接地;在室内将零线与配电盘,控制屏的接地装置相连,最好将零线环接。 电力设备接地电阻数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 1)保护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 4欧。 ( 2)重复接地电阻值,一般不大于 10欧。 保护接地装置与独立避雷针的接地装置在地下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3米,地上不小于 5米。 ,不同电压的电力设备,除另有规定者外,可共用一个总接地体,接地电阻应符合其中最小值的要求。 防雷接地装置 ,使其保护范围有效。 防雷装置每年应在雷雨季节前由 有 资质单位检测,并有检测报告。 ,接闪器无损坏,引下线焊接可靠, 冲 击 接地电阻应低于 10Ω。 ,间距合格。 、构筑物的防雷应有防反击、侧击等技术措施,与道路或建筑物的出入口有防止跨步电压触电的措施,线路应有防雷电波侵入的技术措施。 电焊机 、焊接电缆与焊机连接处有可靠屏护。 保护线( PE) 线接线正确,连接可靠。 1 兆欧,二次绕组与外壳间绝缘电阻值不小于 兆欧 焊机一次侧电源线长度不超过 3m, 不得有接头, 且不得拖地或跨越通道使用。 ,接头不超过 3 个。 ,绝缘可靠,隔热层完好。 ,无严重粉尘,周围无易燃易爆物。 手持电动工具 ,以及在修理、建造的船舶上,应选用Ⅱ类或Ⅲ类手持电动工具;在锅炉、金属容器、管道、密闭舱室内,应使用Ⅲ类手持电动工具。 , 应有至少每年定期检测记录 : a)Ⅰ类电动工具不小于 2兆欧; b)Ⅱ类电动工具不小于 7兆欧; c)Ⅲ类电动 工具不小于 1兆欧。 电源线应用护管软线,与电动工具在 6m 处设电源开关,无接头及破损。 、盖及手柄应完好,无松动。 、可靠无破损、规格与负载匹配。 移动电气设备 1 兆欧,应有至少每年定期检测记录。 电源线应采用三芯或四芯多股橡胶电缆,无接头,绝缘层无破损。 移动电气设备在 6m处设电源开关。 不允许随地面跨越通道。 、可靠。 、遮拦、屏护、盖应完好、无松动。 开关应可靠、灵敏,且与负载相匹配。 行灯 潮湿地面等场所使用的移动式照明灯具,其安装高度距地面 及以下时,额定电压不应超过 36V。 ,其额定电压不应超过 36V。 锅炉、金属容器、管道、密闭舱室等狭窄的工作场所,手持行灯额定电压不应超过 12V。 ,应采用隔离变压器。 ,灯泡的金属部分不准外露。 行灯的变压器不准放在锅炉、加热器、水箱等金属容器内和特别潮 湿的环境;并应定期检查有记录,绝缘电阻应不小于 2 兆欧。 4 危险作业 高处作业 : a)高处作业人员包括:作业者、监护者、脚手架搭设和拆除工作的人员; b)人员条件: 1)年满 18周岁,经过安全培训教育,具有高处作业知识和技能; 2)经过医疗部门体检,符合高处作业健康标准。 c)高处作业人员应经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持有效证件上岗。 d)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具有作业资格的持证人员。 高处作业中所需要的各类安全技术措施,应事先计划,纳入生产准备: a)施工前安全要求: 1)应有使作业人员明确作业内容和作业顺序,先查明作业场所的安全状况;施工单位指挥人员要对生产环境、安全设备、设施和防护用品进行检查; 2)对现场共同作业应确定主要负责人,操作前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3)立体交叉作业时,应先协调关系,明确落实各有关作业人员的职责; 4)遇强风、暴雨、大雪等恶劣气候时,禁止室外高处作业;遇雨、雪、浓雾天气等应有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 5)作业现场照明设施及光照度必须符合安全作业要求; 6)高处作业人员应正确穿戴规定工作服,应系安全带、戴安全帽、穿软 底鞋;在水面上空高处作业应穿救生衣; 7)在脚手架搭设、拆除等高处作业时,不得穿高统靴。 b)施工过程安全要求: 1)作业的组织人员应及时了解高处作业进展情况,生产设备的使用状况及操作人员行为等,发现不安全因素,应及时纠正; 2)从防护措施上,要做到“四必有”; 3)从工艺纪律上强调“六个不准”、“十不登高”; 4)高处同一块脚手板上不得超过 2人;高处作业区不得有易滑物。 2m以上高处临边作业应设防护栏,并应符合《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 ( ) 要求。 板与墙洞口、井口、平台孔口、及各类洞口与坑槽等处作业应设防护栏、盖、网、栅等防护设施。 在借助建筑结构、脚手架、移动式梯子或固定式爬梯攀登作业时,应检查其登高用具和拉攀件的牢固可靠。 悬空作业所用的索具、脚手板、吊篮、吊笼、平台等设备均应经技术鉴定合格,特殊情况无可靠安全设施时,应系好安全带并扣好保险钩,或架设安全网。 各工种进行上下立体交叉高处作业时,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上操作。 下层作业的位置,应处于依上层高度确定的可能坠落范围半 径之外。 不符合以上条件时,应设置安全防护层。 a)对安全实施情况进行评定,完善操作标准; b)督促施工单位应做好工完、料清、场地净。 明火作业 电焊、气焊,锡焊,喷灯,电炉等 裸露的火焰和炽热工作为明火作业 : a)易燃、密闭禁火区域内从事明火作业应填写“动火作业审批表”; b) 明火作业区域应有设置警告标志; c)遇烟尘、气体、弧光、火花、电击、热、辐射及噪声危害的应设有安全防护措施; d) 船舶动火作业操作人员应持有效特种作业安全操作证。 监护人员和安全管理人 员 具备安全培训合格证书 或安全管理人员资质证; e)焊接作业焊工应穿着浅白色棉布工作服,扣好衣袖和领扣,上衣不得系在工作服腰内;应穿胶底绝缘工作皮鞋,遇潮湿或破损,应及时更换;戴焊工专用手套和防护眼镜;高处作业应佩戴安全帽和安全带。 修船明火 作业前安全要求: a)油船应清除舱内油、气,由船舶检验部门或其认可的机构检验,确认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并出具检验合格证书; b)非油船的燃油、滑油、污油舱(柜)以及与其相连通且无法拆卸的管系,如需动火作业,其要求与油船相同; c)船舶的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应清除 干净。 ,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a)明火作业前要彻底检查作业现场,确认待修物周围与相邻隔舱均无易燃物后,才能作业。 并应采取防止火花溅落到敞开的货舱口及通风筒内的措施; b)焊接或切割物件,如存在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风险,应备有足够的灭火器材,专人监护,并实施动火许可程序; c)对装过油的封闭、半封闭箱、柜,须将残油和油垢清除干净,并经通风换气测爆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 d)可燃气体浓度须保持在爆炸下限值的1%以下。 、乙炔设备的安全使用: a)氧气瓶、乙炔气瓶应放置在通风良好地 点,不得靠近热源和电器设备,气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